科目名稱:現代機電控制系統與技術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主要考查學生對常規戰斗部及核戰斗部毀傷效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掌握,以及熟練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常規戰斗部破片效應、穿甲效應、聚能效應、爆破效應及核戰斗部的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沖擊波、核電磁脈沖及早期核輻射效應等實際毀傷效應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的內容及比例
1.目標易損性(5%)
人員目標易損性;地面車輛易損性;地面及地下建筑物易損性;飛機目標易損性。
2.破片效應(10%)
破片形成理論、破片數及其質量分布、破片速度、破片空間分布、終點毀傷威力計算。
3.常規戰斗部毀傷效應(60%)
穿甲效應概述、量綱分析與阻力定律、靶板的穿孔效應、靶板的沖塞式破壞、半無限靶侵徹理論。
4.聚能效應(10%)
聚能裝藥概念、聚能射流形成理論、聚能射流的特性、爆炸成型彈丸、射流侵徹理論。
5.空氣中爆炸效應(10%)
空氣中爆炸及其描述、爆炸空氣沖擊波參數、戰斗部在空氣中的爆炸效應、空氣沖擊波對目標的作用、空氣中爆炸的破壞作用特點與判據。
6.水中爆炸效應(10%)
水中爆炸現象、水中沖擊波及其傳播、水中爆炸的氣泡脈動、水中爆炸的破壞作用。
7.巖土中爆炸效應(10%)
巖土中爆炸的基本現象、巖土中的爆炸波及其傳播規律、巖土中的爆炸相似率、巖土中的爆炸效應。
8. 光輻射效應(7%)
核武器爆炸光輻射效應的殺傷破壞效應及防護措施。
9. 早期核輻射(8%)
核武器爆炸早期核輻射的殺傷破壞效應及防護措施。
10. 核電磁脈沖(5%)
核武器爆炸核電磁脈沖的殺傷破壞效應及防護措施。
11. 沖擊波(5%)
核武器爆炸核電磁脈沖的殺傷破壞效應及防護措施。
12. 放射性沾染(10%)
核武器爆炸放射性沾染的殺傷破壞效應及防護措施。
三、試卷類型及比例
(1)填空及選擇題,約占30%;
(2)簡答題,約占30%;
(3)分析計算題,約占30%;
(4)綜合應用題,約占10%。
四、考試形式及時間
(1)考試形式:筆試;
(2)考試時間:180分鐘;
(3)試卷滿分:150分。
五、參考書目
(1)張國偉等.《終點效應及其應用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2;
(2)隋樹元,王樹山.《終點效應學》.國防工業出版社,2000.7;
(3)王堅,李路翔. 《核武器效應及防護》.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