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21年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842 《環境微生物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環境中微生物的存在類別及其主要結構特點和功能,重點掌握細菌的生理生化特點、生長繁殖條件、遺傳變異以及環境污染對環境微生物的影響,以及環境污染微生物防治的工藝原理、特點以及調控的運行參數,并了解現代的微生物技術在環境污染防治中的應用。通過對微生物的觀察、環境微生物的分離純化、水中細菌總數及大腸菌群測定等實驗的基本操作和實驗結果的處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閉卷考試,總分150,考試時間為3小時。
三、參考書目(僅供參考)
1、《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四版),周群英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環境微生物學》(第二版),王家玲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四、試題類型:
主要包括填空題、選擇題 、是非題、 名詞解析、簡答題、論述題等類型,并根據每年的考試要求做相應調整。
五、考試內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 緒論
掌握:微生物的特點,命名、原核微生物與真核微生物的區別,以及環境與環境微生物的關系。
熟悉: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弄清可持續發展與微生物的關系,環境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第二部分 非細胞結構的超微生物――病毒
掌握:病毒的特點;物理化學因素對病毒的影響;污水不同處理級別對病毒的去除效果。
熟悉:病毒的化學組成和結構,及其繁殖過程。
第三部分 原核微生物
掌握:細菌的形態及細胞結構、細菌的培養特征及細菌的理化性質及其與污水處理效果的關系;藍細菌與水體富營養化的關系。
熟悉:放線菌形態和大小和放線菌的菌落形態;以及各原核微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第四部分 真核微生物
掌握: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的各類別在水體污染中的指示作用,藻類的各門與水體富營養化的關系,酵母菌、霉菌中某些屬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熟悉:了解屬于真核微生物的類別,原生動物的一般特征及其各類在水體污染中的指示作用,后生動物的類別及其特征,藻類的一般特征及其各門與水體富營養化的關系,各類真菌的形態及其在環境中的作用。
第五部分 微生物的生理
掌握:酶的組成與類別、酶的催化特性以及影響酶活力的因素;微生物的營養類型、及微生物營養物質的配給、微生物培養基的類別與用途、營養物質進入微生物細胞的方式;微生物的產能與合成代謝。
熟悉:了解酶的組成、酶蛋白的結構、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分類與命名、酶的催化特性、影響酶活力的因素;微生物的化學組成、微生物的營養物及營養類型、碳氮磷比、微生物的培養基、培養基的類別、營養物質進入微生物細胞的方式;產能代謝與呼吸作用的關系、產能代謝與呼吸類型;光合作用的概念。
第六部分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與生存因子
掌握:細菌各生長階段的特點以及細菌生長曲線在污(廢)水微生物處理的應用、微生物生長量的測定方法、微生物的生存因子以及不良環境條件對微生物的影響、微生物與微生物之間的關系、以及菌種的常用保藏方法。
熟悉:了解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概念及研究微生物生長的方法、細菌生長曲線在污(廢)水微生物處理的應用、掌握微生物生長量的測定方法;弄清微生物的生存因子以及其他不利環境因子對微生物的影響;微生物與微生物之間的關系;以及菌種的復壯與保藏方法。
第七部分 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掌握:微生物遺傳與變異的物質基礎―DNA、DNA與RNA的區別、變異的實質與突變的類型、基因重組的概念與類型、遺傳工程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熟悉:了解微生物遺傳與變異的物質基礎、DNA的結構與復制、RNA、微生物生長與蛋白質合成、變異的實質與突變的類型、基因重組的概念與類型、遺傳工程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第八部分 微生物生態
掌握: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生態平衡的概念;土壤污染特點、以及土壤生物修復;空氣微生物檢測;水體自凈作用和水體富營養化。
熟悉:了解生態系統、生物圈、生態平衡概念;土壤自凈和土壤污染、以及土壤生物修復;空氣的生態條件及空氣微生物檢測;水體自凈和水體富營養化。
第九部分 微生物在環境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掌握: N、C、S、Fe元素在環境中的循環。
熟悉: O、N、C、S、P、Fe、Mn元素在環境中的循環。
第十部分 水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的生態工程及微生物學原理
掌握: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的概念及工藝;活性污泥絲狀膨脹的原因;控制活性污泥絲狀膨脹的對策,厭氧消化的生物學原理。
熟悉:了解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中的生態系統;活性污泥絲狀膨脹的原因、控制活性污泥絲狀膨脹的對策;厭氧消化、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的原理。
第十一部分 污、廢水深度處理和微污染源水與處理中的微生物原理
掌握:微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原理及其微生物、水的消毒方法。
熟悉:了解天然水中氮、磷的來源;微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原理;水體污染源和污染物、微污染水源微生物預處理的微生物群落;水的消毒方法。
第十二部分 有機固體廢棄物與廢氣的微生物處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掌握: 固體廢棄物堆肥原理、廢氣的生物處理方法及條件
熟悉:了解固體廢棄物堆肥、衛生填埋法的微生物處理方法;廢氣的處理方法、含硫惡臭污染物及NH3、CO2的微生物處理。
第十三部分 微生物學新技術在環境的應用
掌握: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學工程等新技術的基本原理和過程,發酵工程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及環境污染的微生物監測。
熟悉:了解微生物學新技術在環境污染環境及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前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微生物細胞外多聚物、優勢菌種與生物制劑的開發與應用,環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
環境微生物學實驗
考試內容
實驗一.顯微鏡的使用與微生物形態觀察
實驗二. 革蘭氏染色
實驗三. 培養基的制備與菌種的分離純化
實驗四. 水中細菌總數的測定
實驗五. 水中大腸桿菌的測定
考試要求
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革蘭氏染色原理;平板菌落計數、稀釋培養計數方法。
熟悉:實驗操作及現象;主要儀器的使用方法。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