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21年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846《公共管理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的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學》是行政管理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公共行政基礎理論知識,包括公共行政的涵義與歷史演進、行政權力、行政職能、行政組織、人事行政、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方法、行政效率、公共財政與預算、行政行為、法制行政、行政責任、行政倫理、公共危機管理、行政改革與發展等基本內容。通過公共管理學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奠定學習相關專業課程的堅實基礎,提高科學理論素質,提高學生運用公共管理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試目的:測試學生對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體系、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學生運用上述知識體系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實踐中的能力,并由此判斷學生是否具備進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質和培養潛力。
考試要求:全面系統掌握公共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等基礎知識;具有公共管理相關知識的綜合能力;初步具備運用公共行政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考生應關注當代中國行政管理實踐中的熱點問題。
二、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閉卷考試,總分150分,考試時間為3小時。
三、參考書目(僅供參考)
1、《公共行政學》,張國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2、《公共管理導論》,竺乾威、朱春奎、李瑞昌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四、試題類型:
主要包括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類型,并根據每年的考試要求做相應調整。
五、考試內容及要求
第一章 緒論
掌握: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等相關概念的涵義;公共行政學的演進;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等。
熟悉:公共行政學的研究范疇、研究方法;現代行政現象;現代行政精神;公共行政學演進中出現的理論學說;中國公共管理的實踐等。
第二章 行政職能
掌握:行政職能的涵義;行政職能的構成;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等。
熟悉:行政職能的產生與發展;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政府職能爭論中涌現的主要理論學派;轉型期中國政府的基本職能、新常態下政府職能的轉變等。
第三章 行政權力
掌握:行政權力的涵義;行政國家的涵義;行政權力發展方向;行政權力分配的途徑與原則;行政授權的過程;行政權力行使的基礎;行政權力行使過程中的負效應及其克服等。
熟悉:行政權力的主要學說;行政權力分配中的相關問題;行政授權的特點;行政權力行使的手段等。
第四章 行政組織
掌握:行政組織的涵義與類型;國家行政組織的特征;組織結構的含義、性質和形式;行政組織體制的類型;組織變革的動力、過程、阻力與克服。
熟悉:行政組織的基本要素;行政組織的產生與成立;行政組織目標的合理化與特征;不同學派的組織原則;中國政府的組織體制及其特點;成功組織變革的一般條件等。
第五章 人事行政
掌握:人事行政的涵義;現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趨向;西方公務員制度的基本特征;職位分類的基本概念和程序步驟;我國公務員制度的特點、管理原則等。
熟悉:職位分類與品位分類的比較;現代人事行政的更新機制、激勵-保健機制、行為調控機制等;公務員制度的改革。
第六章 行政決策
掌握:行政決策的涵義與特點;行政決策的類型;行政決策體制,包括決策樞紐系統、決策信息系統和決策咨詢系統;行政決策的理論模型,包括理性決策模型、有限理性決策模型、漸進決策模型、混合掃描決策模型、垃圾桶決策模型等。
熟悉:行政決策的基本程序;行政決策的方法;我國行政決策存在的問題和完善路徑等。
第七章 行政執行
掌握:行政執行的涵義與特點;行政執行能力與行政執行有效性的涵義;行政執行的研究途徑;行政執行的理論模型等。
熟悉:影響行政執行的因素;行政執行研究的基本線索;行政執行的方式等。
第八章 行政方法
掌握:行政方法的內涵與類型;行政程序的涵義、行政工作程序化的內容與意義;行政計劃的涵義,行政計劃編制的技術等。
熟悉:行政基本方法;行政計劃的編制過程;常見的行政技術等。
第九章 行政效率
掌握:行政效率的涵義與類型;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績效評估在管理中的功能;公共部門的特點及其對績效評估的影響等。
熟悉:行政效率研究的歷史與現狀;行政效率測定的主要方法等。
第十章 公共財政和預算
掌握:公共財政、公共財政支出、公共財政收入的涵義;國家預算的原則與構成;公共預算理論;公共財政支出的原則;稅收的定義與構成要素;財政平衡與財政赤字的關系。
熟悉:公共財政支出的分類;稅制結構;公共財政政策的類型等。
第十一章 行政行為
掌握:行政行為的涵義;行政行為的特點與分類;行政立法行為的涵義與類型;行政監督檢查的含義與類型;行政許可、行政獎勵、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執行的涵義;行政合同行為;行政司法行為,包括行政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的涵義;行政行為的實質與形式要件;行政法律責任的分類、形式;行政責任的免除等。
熟悉:行政行為的構成要素;行政行為的功能;行政行為生效的方式;行政違法、行政不當的涵義、特征與分類等。
第十二章 法制行政
掌握:法制行政與法治行政的涵義;依法行政的基礎;行政監督的涵義、分類;法制監督的特征與具體形式;行政訴訟的涵義、特征;行政訴訟制度的通則;社會監督的含義與特征等。
熟悉:現代法治行政的特征;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則;行政監督的主要方式、內在機制;行政訴訟的范圍和程序;社會監督的主體與形式等。
第十三章 行政責任與行政倫理
掌握:行政責任的涵義與構成要件;確定行政責任的依據;行政倫理與行政道德的涵義;行政倫理失范及其原因等。
熟悉:行政責任的主體;行政責任的歷史演變;行政責任的追究;行政倫理的結構與功能;行政倫理立法的基本內容等。
第十四章 公共危機管理
掌握:公共危機、突發事件、災害、公共危機管理的涵義;公共危機管理的特點;公共危機管理的機制,主要包括預警機制、決策機制、應對機制和善后機制。
熟悉:公共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危機的類型、分級、分期;“4R”危機管理理論;中國公共危機管理系統及其運行。
第十五章 行政改革與行政發展
掌握: 行政改革的內涵;當代西方國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趨勢和特點;當代中國行政改革的核心問題;當代中國行政改革的基本價值選擇與策略選擇。
熟悉:當代中國行政改革的主要范疇;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歷史沿革、特征與趨勢等。
第十六章 西方國家行政改革的理論學說
掌握:新公共行政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治理理論等主要的理論觀點、政策主張及其實踐探索等。
熟悉:“威爾遜-韋伯范式”及其批判;新自由主義、公共選擇理論、新制度經濟學等學說的主要理論觀點、政策主張及其評判等。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