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內容
民法學
第一章民法概述
重點:民法的概念、民法的性質、民法的調整對象、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的淵源
第二章民法的歷史演進及其發展
重點:西方近代民法、西方現代民法、我國民法的歷史發展及其未來
第三章民事法律關系
重點: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與特征、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權利
第四章自然人
重點: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和終止、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五章法人
重點:法人的概念與特征、法人的分類、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法人的設立、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以及法人的機關、法人的終止
第六章合伙
重點:合伙的分類、普通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企業
第七章民事法律行為
重點: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與特征、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欠缺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為、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為
第八章代理制度
重點:代理的分類、代理權、代理權的行使、表見代理、狹義的無權代理
第九章訴訟時效
重點: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訴訟時效期間的分類、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斷、中止和延長、
第十章民事責任
重點:民事責任的分類、民事責任形式、民事責任的競合和聚合
|
刑法學
緒論
重點:刑法學的概念
第一章 刑法概說
重點:刑法的概念,刑法的淵源、刑法的解釋的概念及其分類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則
重點:保障人權原則的概念及體現;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及立法體現;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含義及具體體現;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含義及立法體現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
重點:刑法空間效力的含義及原則;我國對于空間效力的規定;刑法的溯及力的概念及原則,我國刑法關于溯及力的規定
第四章 犯罪概念與犯罪構成
重點: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構成理論及模式;犯罪構成的分類
第五章 犯罪客體
重點:犯罪客體的概念和分類;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第六章 犯罪客觀方面
重點:危害行為的概念和分類;危害結果的概念和分類;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概念和認定;
第七章 犯罪主體
重點:犯罪主體的概念;自然人犯罪主體的概念和構成條件;刑事責任能力的含義及規定;自然人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單位犯罪的概念、特征及處罰原則。
第八章 犯罪主觀方面
重點:犯罪故意的概念、構成要素和分類;犯罪過失的概念、分類和認定;無罪過事件;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法律認識錯誤和事實認識錯誤
第九章 正當行為
重點:正當防衛的概念和特征;特殊防衛,防衛過當的刑事責任;緊急避險的概念、特征;避險過當的刑事責任;其他正當防衛的類型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重點: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分類;犯罪預備的概念、特征及處罰原則;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及處罰原則;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處罰原則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重點:共同犯罪的概念及成立條件;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其刑事責任(主犯的種類及刑事責任、從犯的概念及刑事責任、脅從犯的概念及刑事責任、教唆犯的概念及刑事責任)
第十二章 罪數
重點:罪數的判斷標準;繼續犯的概念及特征;想象競合犯的概念及特征;結果加重犯的概念及特征;結合犯的概念及特征;集合犯的概念和特征;連續犯的概念及特征;牽連犯的概念及特征;吸收犯的概念和特征;區分想象競合犯與法條競合
第十三章 刑事責任
重點:刑事責任的實現
|
第十四章 刑罰及其種類
重點:刑罰的概念和特征;刑罰的目的和功能;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概念及特點;死刑的概念及死刑的適用(限制死刑);罰金的概念及適用方式;剝奪政治權利的概念及內容;沒收財產的概念及適用方式
第十五章 刑罰制度
重點:刑罰裁量的原則;量刑情節概念和分類;累犯的概念、分類與成立條件、刑事責任;自首的概念,一般自首成立條件,特別自首成立的條件,自首的刑事責任;坦白的概念及刑事責任;立功的概念、成立條件及刑事責任;數罪并罰的概念、原則和適用;緩刑的概念、種類和適用條件,緩刑的法律后果;減刑的概念及適用條件;假釋的概念及適用條件;社區矯正的對象及執行;刑罰消滅的概念和事由;追訴時效的概念和期限規定;赦免的概念及特點
刑事訴訟法學
第一編 總 論
第一章 刑事訴訟、刑事訴訟法的概念;刑事訴訟法的淵源;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
第二章 彈劾式訴訟制度的特征;糾問式訴訟制度的特征;混合式訴訟制度的特征。
第三章 刑事訴訟法中的專門機關及其主要職能;
第四章 當事人的范圍及主要權利;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范圍。
第五章 中國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第六章 確定管轄的基本原則;公、檢、法三機關立案管轄的具體分工;《監察法》關于職務犯罪管轄的規定;人民法院內部級別管轄、地區管轄、指定管轄、專門管轄的基本規定。
第七章 回避的分類;回避的適用對象;回避的理由;回避的程序。
第八章 辯護制度的理論基礎;辯護的種類;辯護人的范圍;辯護人的責任;辯護人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代理制度的種類;刑事辯護與刑事代理的區別。
第九章 證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證據制度的基礎理論;證明。
第十章 證據規則的概念、種類和意義;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第十一章 各證據種類的概念、特征和相互區別;幾種主要證據分類的標準以及運用規則。
第十二章 強制措施的概念和特點;強制措施與刑罰的區別;強制措施的種類及適用條件;各種強制措施的期限規定。
第十三章 附帶民事訴訟的特征;附帶民事訴訟的成立條件;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附帶民事訴訟的審判。
第十四章 期間的計算;送達的方式
第十五章 刑事訴訟中止的條件及程序;刑事訴訟終止的條件和程序。
|
第二編 分論
第十六章 立案的材料來源;立案的條件;立案程序和立案監督。
第十七章 偵查的任務和意義;各種偵查行為應當遵守的法定程序;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案件的偵查;偵查終結的條件;補充偵查的種類;偵查監督的概念與意義。
第十八章 起訴的概念;審查起訴的內容;認罪認罰案件審查起訴的特殊性;提起公訴的條件;不起訴的種類和條件;提起自訴的主體和條件。
第十九章 我國第一審程序的審判模式;審判組織的主要形式;對公訴案件審查的內容;法庭審判的基本程序;認罪認罰案件量刑建議的采納;審理期限;延期審理和中止審理;自訴案件的審判;簡易程序;速裁程序;判決、裁定、決定的區別。
第二十章 第二審程序的特點;第二審程序的提起;全面審理原則;第二審程序的審理方式;第二審程序對案件的處理;上訴不加刑原則的含義及適用。
第二十一章 死刑的核準權及規定;死刑案件的復核程序。
第二十二章 審判監督程序的特點及意義;申訴的特點;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及理由;對案件重新審判的程序。
第二十三章 執行的特征;執行的主體和根據;各種生效判決、裁定的執行程序;執行的變更;執行監督。
第二十四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的方針、原則和重要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的特點和內容。
第二十五章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范圍;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第二十六章 缺席審判的案件范圍;缺席審判的適用條件;缺席審判的程序。
第二十七章 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概念、特點;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適用條件;違法所得案件的審理。
第二十八章 強制醫療程序的意義;強制醫療的適用條件;強制醫療案件的審理;強制醫療的復查和監督。
|
二、考試要求(包括考試時間、總分、考試方式、題型、分數比例等)
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總分150分,考試方式為書面閉卷,試題由客觀題(簡答)、主觀題(論述)和應用題(案例)三大類組成,。
民法學題型和分值:(共50分)
l.簡答題或辨析題:10分;2.論述題:20分;3.案例分析題:20分。
刑法學題型和分值:(共50分)
l.簡答題或辨析題:10分;2.論述題:20分;3.案例分析題:20分。
刑事訴訟法學題型和分值:(共50分)
l.簡答題或辨析題:10分;2.論述題:20分;3.案例分析題:20分。
|
三、主要參考書目
1.王利明,楊立新,王軼,程嘯 著:《民法學》(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2.《刑法學》編寫組:《刑法學》(上冊·總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3.《刑事訴訟法學》編寫組:《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