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21年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名稱:人格心理學
一、考試內容及要點
一、人格與人格心理學
(一)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1. 什么是人格
2. 人格心理學的基本問題
(二)人格心理學的體系與任務
(三)人格心理學的歷史與發展
1. 人格心理學思想的發展
2. 科學人格心理學的建立
3. 科學人格心理學的發展
(四)人格心理學理論
1. 人格的前科學理論
2. 人格的科學理論
3. 范式與人格理論流派
4. 評價人格理論的標準
(五)人格心理學方法
1. 一般方法論原則
2. 人格心理研究過程
3. 主要研究途徑
4. 人格研究的具體方法
二、古典精神分析
(一)精神分析的起源
(二)人格結構與人格動力
1. 早期的人格結構:無意識、前意識、意識
2. 后期的人格結構:本我、超我、自我
3. 人格動力:生本能和死本能
4. 沖突、焦慮和防御機制
(三)人格發展
1. 性、力比多、動欲區
2. 心理性欲發展的五階段
3. 停滯、倒退和人格特征
(四)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與應用
1. 研究方法
自由聯想、夢的分析、日常生活錯誤分析、幽默分析
2. 人格評價
投射測驗
3. 精神分析的應用
精神分析療法
三、新精神分析
(一)個體心理學
1.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優越與社會興趣
2.生活風格與創造性自我
(二)自我心理學
1.從本我心理學轉向自我心理學
2.哈特曼與自我心理學的建立
3.埃里克森與自我心理學的發展
自我及其同一性、人格的終生發展階段理論
(三)社會文化論
1. 霍妮關于神經癥人格的理論
神經癥人格動力理論(基本罪惡、基本敵意、基本焦慮)
神經癥人格類型理論
神經癥人格的自我理論
2,弗洛姆社會精神分析論
逃避自由說、性格取向論、社會性格論
(四)新精神分析的研究與應用
1.新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兒童精神分析法、心理歷史分析法、文化人類學方法
2. 新精神分析的應用領域
兒童依戀與成人依戀
焦慮及其應對
四、特質論
(一)奧爾波特的特質論
1.特質的概念
2.常規研究法和特殊規律研究法
3.機能自主性
4.自我認同感(自我發展八階段)
5.健康人格(六大特點)
(二)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1.特質及其分類
個別特質與共同特質
表面特質與根源特質
動力特質、氣質特質、能力特質
體質特質與環境養成特質
2.特質的因素分析方法
3. 因素分析的材料來源
4. 人格發展(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條件反射和整合學習)
(三)大五人格
1.大五因素的來源
2.大五因素的跨文化研究
3.五因素模型理論
4.大五人格模型的應用
(四)特質論的研究與應用
1.特質論的測量技術
2.特質論的爭議與評價
五、生物學論
(一)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
1.人格結構(意識、個體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
2.原型研究(人格面具、阿妮瑪和阿妮姆斯、陰影、自性)
3.人格動力論
4.人格發展論
5.心理類型學
(二)艾森克的人格生物學理論
1.人格類型及其層次模型
2.人格三個基本維度的生物學基礎
3.人格結構的理論框架
(三)氣質研究
1.感覺尋求傾向研究
2.害羞或抑制性氣質
3.EAS氣質模型
(四)人格的進化與大腦神經生物基礎
1.人格的進化論解釋
2.人格神經科學
六、行為學習論
(一)行為主義學習論的興起
1.行為主義的倡導者華生
2.行為主義的興起和發展
(二)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論
1.操作性條件反射與人類行為的學習
2.強化及其原理
強化的類型
強化物的來源
強化的安排
行為的消退、自然恢復、類化與分化
3.行為的塑造和矯正
(三)多拉德與米勒的刺激——反應論
1.學習四要素
2.內部精神現象與學習
恐懼—一種獲得性的內驅力
語言和二級泛化
沖突
潛意識、神經癥與精神治療
童年時代的四個關鍵訓練期
(四)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
1.觀察學習
一個經典的觀察學習的實驗研究
行為習得與行為表現
替代強化
榜樣行為的呈現方式——身教和言傳
觀察學習的過程
2.自我效能感
3.行為適應與治療
(五)行為學習論的研究與應用
1.行為測量
2.行為療法
七、人本論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起源
(二)馬斯洛的需要與自我實現理論
1.需要層次論(動機理論的基本假設、五種基本需要、需要各層級之間的關系
滿足基本需要的條件)
2.自我實現的理論(自我實現的概念、自我實現者的類型與特征、自我實現的條件與障礙、自我實現的途徑)
(三)羅杰斯的自我理論
1.現象學與自我概念
2.人格發展的基礎——自我實現傾向與積極看待
3.機能完善者的特征與形成
4.自我實現傾向的受阻與恢復正常
(四) 羅洛•梅的存在分析論
1.存在論(存在的概念、存在的特點、存在的三個世界)
2.人格論(人格的概念、人格的特征、原始生命力的發展)
(五)人本論的研究與應用(個人中心療法)
八、認知論
(一)威特金的認知方式與心理分化論
1.認知方式(認知方式的概念、性質與測量方法)
2.心理分化論
3.對認知方式理論的評價
(二)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
1.人是科學家
2.構念的含義及CPC循環
3.人格建構的基本假設和推論
4.心理問題及固定角色療法
5.對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的評價
(三)羅特的行為預測論與控制點理論
1.行為預測理論
2.控制點理論
3.適應不良與行為改變
(四) 人格的認知因素
1.個體的認知變量
2.原型
3.圖式理論
(五)認知論的研究與應用(認知療法)
九、積極心理學
(一)自我決定理論
(二)積極人格理論
(三)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與應用
二、參考書目
1.鄭雪主編《人格心理學》,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2.伯格(美) 著,陳會昌 譯《人格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年版。
3. 許燕主編:《人格心理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4.瑪麗安·米瑟蘭迪諾(美) 著,黃子嵐 何昊 譯《人格心理學:基礎與發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