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名稱: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一、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考試目標:
要求考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歷程,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以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與社會主義信念。
考試內容:
奠基篇 (1840—1895)
(一)歷史發展的必然成果
1.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性變化
資本主義經濟的巨大發展;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激化;階級斗爭的新特點。
2.人類先進思想的發展及困惑
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發展與衰落;解決社會矛盾諸多方案的破產。
3.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轉變
參加青年黑格爾運動; 馬克思走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恩格斯走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
(二) 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發現
1.發現唯物史觀的歷程
異化勞動理論的歷史作用和局限性; 清算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史觀; 唯物史觀的創立;唯物史觀創立的偉大意義。
2.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次公開闡述
批判蒲魯東經濟學的哲學基礎,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批判蒲魯東的價值理論,初步揭示剩余價值的來源; 批判蒲魯東的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闡述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
3.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
馬克思主義的系統闡述;《共產黨宣言》在1848年革命中的檢驗和發展。
4. 政治經濟學的科學革命
勞動價值論的科學革命; 剩余價值理論的創立
5. 《資本論》第一卷的問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誕生;對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科學論證和重大發展;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的奠定。
6. 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
對第一國際的理論貢獻;同機會主義思潮的斗爭;巴黎公社革命經驗的理論總結;批判《哥達綱領》,闡述共產主義學說。
(三) 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上)——系統化和多方面展開
1. 《反杜林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
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 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全面論述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和理論。
2.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多方面展開
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和科學觀; 馬克思主義的倫理觀;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 馬克思主義的文藝觀; 馬克思主義的軍事觀
(四)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下)——探索、深化和面向新世紀
1. 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
馬克思對東方社會的探索;恩格斯對經濟落后國家社會發展的研究。
2. 原始社會的研究和對唯物史觀的進一步論證與深化
關于兩種生產的理論;關于原始社會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規律;關于私有制的起源和階級的產生; 關于國家的起源和消亡的歷史必然性。
3. 哲學發展的回顧和面向新世紀哲學綱領的提出
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關系的論述;關于哲學基本問題和區分哲學陣營的論斷; 關于徹底的唯物論和唯物史觀基本原理的闡述。
4.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探索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斗爭策略
整理出版《資本論》第二、三卷和探索資本主義發展的新趨勢;新的歷史條件下無產階級革命問題。
5. 面對世紀之交的理論分歧和挑戰
批判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的思潮和深入闡發上層建筑的反作用; 科學闡述對未來復雜事變的歷史觀和方法論。
開拓篇 (1895—1917)
(五)歷史轉折的理論分歧
1. 伯恩施坦主義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
時代的新變化及馬克思主義面臨的挑戰; 伯恩施坦的《社會主義問題》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的責難; 伯恩施坦的《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的全面“修正”。
2. 德國社會民主黨內反對伯恩施坦主義的斗爭
盧森堡站在斗爭的最前列;倍倍爾的理論批判; 考茨基的理論批判。
3.法國和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批判
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理論的泛濫及其危害;拉法格的理論批判;普列漢諾夫的理論批判
(六) 捍衛真理的列寧主義
1.反對民粹派和“合法馬克思主義者”的斗爭
批判民粹派的主觀社會學; 批判民粹派的社會發展觀,論證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反對“合法馬克思主義者”的斗爭;批判經濟派及孟什維主義,闡述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理論。
2.捍衛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斗爭
批判經驗批判主義; 批判尋神說和造神說。
(七)實踐呼喚的理論飛躍
1.列寧對辯證法的深刻研究
揭露機會主義,闡明兩種發展觀;批判繼承辯證法的豐富遺產;辯證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認識。
2. 帝國主義理論的形成
列寧長期研究資本主義的理論成果;科學論述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的偉大意義。
3.社會主義革命的新理論
社會主義革命新理論的提出;社會主義一國勝利論的新貢獻;國家與革命的理論。
發展篇 (1917-1956)
(八)十月革命的勝利和列寧建設社會主義的構想
1.十月革命的勝利及其偉大意義
十月革命的基本歷程;十月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
2.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最初的構想;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得失;新經濟政策的最初實踐;對社會主義的全新認識。
(九)斯大林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和蘇聯模式
1.關于“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論戰
斯大林的理論;若干爭論的問題。
2.關于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理論
斯大林同布哈林的爭論;社會主義工業化理論;農業集體化理論。
3.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形成
蘇聯模式的基本內容和特征;蘇聯模式形成的原因。
4.斯大林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貢獻和失誤
關于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和商品貨幣關系;關于經濟規律的客觀性質和社會主義經濟規律。
(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性勝利
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毛澤東思想的萌芽;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毛澤東思想的萌芽。
2.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突破“城市中心論”;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形成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黨內路線斗爭的理論總結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3.創立新民主主義理論和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
中國基本國情和中國革命的基本特征;關于民主革命“三大法寶”的理論;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
(十一)毛澤東關于建設新中國的戰略思想
1.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戰略轉變的思想
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思想;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經濟結構;由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最初設想。
2.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提出;人民民主專政的基本內容。
3.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及其基本內容;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理論;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十二)西方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探索
1.盧卡奇和他的《歷史與階級意識》
對馬克思主義“正統性”的相對主義解釋;總體性和主體性的辯證法;階級意識理論。
2.柯爾施與他的《馬克思主義和哲學》
闡述馬克思主義和哲學的關系;反對科學主義方法;批判資產階級社會的精神結構。
3.葛蘭西的實踐哲學和他的西方革命道路
實踐哲學;西方革命道路理論。
4. “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弗洛伊德主義馬克思主義”;梅洛一龐蒂的“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
創新篇(1956-2007)
(十三)蘇聯東歐的改革和劇變
1.蘇聯的改革和“新思維”的出臺
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嚴重后果;蘇聯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蘇聯的改革和“新思維”。
2.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理論
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和理論;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踐和理論;改革的特點和局限。
3.蘇東劇變的歷史教訓和社會主義面臨的嚴峻挑戰
戈爾巴喬夫“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歷史教訓;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面臨的嚴峻挑戰。
(十四)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圍繞馬克思主義出現的思潮和流派
1.“歐洲共產主義”
“歐洲共產主義”的形成;“歐洲共產主義”的基本理論。
2.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化思潮的繼續;法蘭克福學派;薩特的“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
3.“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趨向
“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分析學派的馬克思主義”。
4.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研究的趨勢
美國壟斷資本主義學派的理論趨向;曼德爾的“晚期資本主義”理論。
(十五)中國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艱難探索
1.艱難曲折的探索過程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思考;對超常規建設方法的嘗試和經驗教訓的初步總結;在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中發展戰略日益趨“左”;中國發展走入歧途。
2.毛澤東對社會主義改革的積極成果及理論貢獻
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的成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構想。
3.探索中的經驗教訓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經驗;艱難曲折的歷史分析;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建設思想的歷史地位。
(十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思想理論上的撥亂反正;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歷史條件;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2.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
科學體系的主要內容;科學體系的主要特點。
3.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鄧小平理論的劃時代貢獻;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4.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
(十七)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發展
1.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及其意義
2.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的理論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歷程
4.中國和平發展合作國際戰略的選擇及其影響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概括
二、主要參考書目:
1. 莊福齡主編,《簡明馬克思主義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顧海良主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