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2021年西北師范大學《語言學概論》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紖^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紖^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21年西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語言學概論》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34)

學院名稱(蓋章):      文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  制  時  間: 2020年 7月 10 日

《語言學概論》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34)

一、考核要求

 

本大綱涵蓋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階段“語言學概論”課程的主要內容。語言學概論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語言學概論研究語言的本質、起源、演變和發展,研究語言的結構規律、運轉規律,研究語言的文字、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語言應用諸問題,還研究用于語言研究的各種理論和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價值地位等。因此,本大綱所列諸內容,是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對外漢語教育方向、社會語言學方向、方言學方向的研究生必須掌握的語言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是進一步學習和深入研究其他語言課程的必要的語言理論基礎。

考試目的:測試學生運用語言理論分析和解決語言問題的基本能力,并由此判斷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質和培養潛力。

考試要求:全面系統掌握語言學概論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等基礎知識,具有分析和解決語言文字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考核內容

 

引論

第一節  語言學的性質及作用

1. 語言學的性質

① 簡單說,語言學是對語言的科學的研究。

② 語言學是研究語言現象及其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③ 現在看來,語言學是對語言理論的探索和研究,也是對語言理論的闡述。

2. 語言學的作用

① 語言學指導我們學習語言。

② 語言學的研究成果、理論、方法、原則等是政府制定語言文字政策和法令的依據。

③ 直接促使信息處理工程的發育和飛速發展。

④ 推動相關學科的發展,……互為推進的關系。

第二節  語言學的分類和發展趨向

1. 語言學的分類

① 從研究范圍分類。

學科范圍:

整體與個別:普通語言學、具體語言學

本體與邊緣:英語語音學、語言心理學

整體與部門:普通語言學、語音學……

時間范圍:  歷時語言學、共時語言學

② 從研究方法分類

抽象程度不同:理論語言學、實踐語言學

操作方法不同:描寫語言學、規范語言學

比較語言學、轉換語言學

普通(一般)語言學:綜合各種語言的研究成果,一般地研究語言的本質、起源、發展和語音、語義、語法、語用等語言的各個方面,還研究語言研究的特殊方法以及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

語言學概論就是普通語言學方面的基礎理論課。主要講述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2. 語言學的發展軌跡

① 從書面語的研究到口語的研究。 

② 從外部研究(包括外部親屬關系)到本體研究(包括內部結構關系)。

③ 從歷史規定到現狀描寫(但并不是忽略規范)。

④ 從單一到多學科研究(從本體到邊緣)。

⑤ 從表層到深層。

第三節  語言研究和語言實踐的指導思想

1. 勞動創造語言是唯一正確的解釋

2. 原始語言一開始就是有聲語言

    手勢語、旗語等,是在特殊環境中和一定語言的基礎上產生的,是更加后起的交際工具。

3.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唯一正確的指導思想。唯物辯證法以及實事求是的方法及態度,是語言研究的、也是語言理論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態度。

第一章  語言觀念

第一節  世界上的語言

1.概況

① 2000~4000種語言,有文字形式的約200種。

    ② 部分語種種屬不明

    ③ 聯合國工作語言: 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漢語、俄語。

2. 世界語言的親屬分類

① 譜系分類、發生學分類。

② 九大語系:印歐、烏拉爾、阿爾泰、閃一含語系、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漢藏語系。

③ 漢藏語系與印歐語系的主要區別:有否聲調;語法手段是語序和虛詞還是詞的形態變化;輕聲、重音;量詞。

3. 印歐語系

4. 漢藏語系

① 漢語,漢回滿畬通用。

② 壯侗,壯傣語支:壯、布依、傣;侗水語支:侗、水、仫佬、毛南、拉珈;黎語支,仡佬語支。

③ 苗瑤,苗語支:苗、布努;瑤語支:勉;畬(待定)。

④ 藏緬:藏語支:藏、嘉戎、門巴;景頗語支:景頗;彝語支:傈僳、哈尼、拉祜、納西、基諾;緬語支:載瓦、阿昌。珞巴、僜語、獨龍、怒、土家、白、羌、普米語,語支待定。

5. 世界語言的結構分類、形態學分類

① 孤立語,如漢語、越南語、苗、壯、彝等。

② 粘著語,土耳其、維吾爾、芬蘭、日、朝等。

③ 屈折語,俄語、德語、阿拉伯語等。

④ 多式綜合語,契努克語、印第安語等。

6. 世界語言的句法特征分類

    ① 分析語(用虛詞語序表達各種句法關系)。

    ② 綜合語(用構形形態表達各種句法關系)。

7. 中國的語言

① 56個民族,80余種語言。

② 有漢藏、阿爾泰、南亞、南島(馬來-波里尼西亞)、印歐五個語系。

第二節  人類語言的特點

1. 社會性。

2. 概括性。

3. 民族性。

4. 系統性。

第三節  人類語言與動物語言的根本區別

1. 語言能力和語言習得

2. 語言是其他動物無法逾越的鴻溝

3. 根本區別

① 單位的明晰性。

② 任意性(可變性與不變性)。

③ 結構的二層性(音位層、符號層)。

④ 開放性。

⑤ 傳授性。

⑥ 不受時地限制。

第四節  語言的起源

1. 勞動創造了語言

2. 勞動決定了產生語言的需要和可能

第五節  語言的功能(職能)

1. 語言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① 語言和言語。

    ② 語言是全民的交際工具。

    ③ 在諸交際工具中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2. 語言是最重要的思維工具

① 思維離不開語言,民族、社會語言固化了認識成果,一旦固化,就可在此基點上繼續認識,而不必從頭做起。人們(個人)學話的過程,實際上是認識世界的過程,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

② 思維有抽象、形象之別,都是人的大腦的有意識的活動,是另一種社會現象。形象思維時,可以不用語言。但要將其表達出來,伴隨說話的思維卻都是抽象的詞的思維。

③ 語言與思維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現象。

3. 語言是文化信息的載體

① 語言首先是交際工具,其次是思維工具,交際的內容,是思維的成果,是信息。即所有的意義、認識,必須以語言作為它的載體。

② 言語交際,是信息代碼的搬遷與交換。分為編碼、發送、傳遞、接收、解碼五個階段,語言自始至終參與全過程,當然還可以由語言的代用品——文字、圖形、數碼、脈沖等代碼形式來參與。

③ 對一個民族來說,語言又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生產知識等等一切信息的載體。

④ 計算機是人類思維的延伸,接受人的指令以運轉,仍然以語言為載體。計算機語言向自然語言靠攏,因此第五代計算機關鍵就在于語言的識別和處理方面??偠灾Z言是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思維工具、人類社會各民族文化信息的承載工具。語言是社會進步、民族發展的重要因素。語言在人類社會的形成和發展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語言結構

第一節  語言與言語

1. 語言是由詞匯和語法構成的系統

語言是由詞匯和語法構成的系統,系統中的每個語言成分(單位)都是音義結合體。基本詞匯和語法結構是語言的基礎,決定了語言的基本面貌。

2. 言語是說話和所說的話

言語是說話(或寫作)和所說的話(包括寫下來的話),是對語言詞匯和語法結構的應用。

3. 語言與言語的關系

語言存在于言語之中,言語表達離不開語言。

第二節  語言單位

1. 語素

2. 詞

3. 短語

4. 句子

第三節  符號與語言符號

1. 符號

2. 語言符號

3. 語言符號的特點:

    ① 任意性。

② 線條性。

③ 強制性。

    ④ 層次性。

⑤ 系統性。

⑥ 社會性。

⑦ 民族性

4. 語言是一個自足的開放的符號系統

① 關系。

② 層級體系。從音位→語素→詞→句子。從幾十、成千、成萬到無窮,這就是層級體系所提供的巨大效能。語言就是由許許多多符號和符號的關系構成的符號系統,在這個層級體系中,語素是詞的構成的歷史結構材料,詞是短語的構成和句子構成的現實結構材料。構詞語素按一定規則歷史地構成詞,詞現實地組合性地構成短語或者句子。所以,詞是語法體系中的分水嶺,是最基本的符號,是最關鍵的一級語言單位。

5. 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

① 組合關系。

② 聚合關系。

③ 組合和聚合關系是語言系統中兩種根本關系。

6. 切分得到的語言大小單位

語言中的大小單位,都是從語流中切分得到的。切分出來的單位,再進行同一、歸并,構成語言中的基本單位——詞。切分中,首先丟棄了組合規則。切分中,其次丟棄了語氣、語調等。

第四節  語言的結構類型

1.語言的形態學分類

2.語言的句法特征分類

第三章  語言機制

第一節  語言機制

人類語言為何如此美妙地為人類的交際服務?科學家在此方面還沒有完全解開其中的奧秘。所謂語言的機制,是指人們使用語言進行言語交際時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公理或規定,或者說是其整體及其構成要件的構造、功能、工作原理,也即語言是如何運轉的規律。除了組合規律、聚合規律這兩條根本規律以外,還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規律:語音聽辨機制,語義理解機制,語法組合機制,語用推理機制,語境限制機制,語言演變規律等。

第二節  語義理解機制

1. 預設機制

① 定義。

② 例證。

③ 預設理論的來源。

④ 作用。

⑤ 分類:絕對預設,相對預設。

⑥ 關系:條件關系,前提條件。P 不存在,則 A 必不存在,P 為A的必要條件。如:張三的哥哥又買了一張桌子。如果P(張三的哥哥以前買過桌子)不存在,那么 A (張三的哥哥又買了一張桌子)必不存在。

2. 排除機制。

3. 補償機制。

4. 多余機制。

5. 類推機制。

6. 對稱機制。

7. 經濟機制。

第三節  語言機制的矛盾關系

1. 語言是各種矛盾對立的統一體

語言也是一對對矛盾對立的統一體。矛盾對立的各個方面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常常同時起作用,是各種矛盾的對立和統一,是各種矛盾的相互制約和共同發展,從而構成并豐富和發展了語言系統。

2. 矛盾對立面及其相互作用

各種矛盾對立面及其相互作用,是構成語言機制的重要內容。

第四章  語音原理

第一節  語音的性質

1. 物理屬性

2. 生理屬性

3. 心理屬性

4. 社會屬性

    社會屬性是語音的本質屬性。

第二節  語音產生的一般原理

1. 語音產生的物理機制

① 一定質量和一定數量的振動引起的聲波的傳播。

② 自由振動與受迫振動。

③ 頻率響應。

④ 音波。

⑤ 簡單波與復合波。

⑥ 復合波可分為周期波、非周期波。

⑦ 基頻與諧波。

⑧ 樂音與噪音。(周期波、非周期波。)

⑨ 元音與輔音。

⑩ 音高、音強、音長與音質。

2. 語音產生的生理機制

① 發音器官。

② 聲能與人對呼吸運動的調解。

③ 聲帶音波是語音的原始聲波。

④ 聲帶頻率。

⑤ 語音。

⑥ 咽腔。

⑦ 口腔的聲學作用:樂音的聲源,噪音的聲源。

第三節  語音的幾組基本概念

1. 音節

2. 音素

3. 音標

4. 方法

5. 部位

6. 音征

第四節  發音方法

1. 輔音

① 阻礙方式:塞音、擦音、塞擦音、顫音、閃音、通音。

② 氣流是否通過鼻腔:鼻音、口音。

③ 聲帶振動與否,清音、濁音。

④ 氣流有否強弱之別,送氣音、不送氣音。

⑤ 其他附加特征,腭化音,唇化音,舌根化音。

⑥ 輔音表。

2. 元音

① 舌面元音。

② 舌尖元音。

③ 兒化元音、鼻化元音。

④ 舌面元音圖。

第五節  非音質要素

1. 聲調

2. 輕、重音

3. 長、短音

4. 語調

第五章  音位系統

第一節  音位的性質

1. 音位是屬于一定語言的

2. 音位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

3. 音位是最小的語音單位

4. 音素和音位的區別

5. 音素與音位的關系

6. 音位變體

7. 音位的分類

① 音質音位,一般用“音位”來指稱,又稱音段音位。

② 非音質音位,由詞中音高、音強、音長構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質音位,也稱為超音段音位,包括調位、重位、時位。

第二節  音位的對立原則

1. 對立 / 不對立

2. 音位對立的種種情況(形式)

① 雙邊與多邊。

② 平行對立與孤立對立。

③ 矛盾對立與程度對立。

3. 音位負擔

第三節  音位的其他原則

1. 互補原則

2. 歷史原則

3. 勻稱原則

4. 經濟原則

5. 相似原則

6. 互混原則

7. 系統原則

第四節  音位變體

1. 歸納概括

理論上講,任何一個音位,絕對不會只有一個變體、兩個變體。但我們常常又聽到這類說法,事實上,這已經是對變體的歸納和概括。

2. 常用變體

不必區分典型變體,但可以有常用非常用之分。

3. 變體重合

一個音位的變體,可能也是另一個音位的變體。因為發音區域可能有相交重合的情況。因此,只看一個變體的情況,是無法確定它是屬于那個音位的,需要考察它的全部變體。

第五節  區別特征

1. 有阻 / 無阻

2. 鼻音 / 口音

3. 唇音 / 舌音

4. 舌尖 / 舌面

5. 塞音 / 擦音

6. 送氣 / 不送氣

7. 前 / 后

8. 高 / 低

9. 圓 / 展

10. 清 / 濁

11. 開 / 閉

12. 升 / 降

第六節  音位系統

1. 每一種民族語言的音位自成系統

音位系統的內容包括:

    ① 全部音質音位和非音質音位。

    ② 音位的主要變體及其出現的條件。

    ③ 音位之間的聚合關系。

    ④ 音位和音位的組合關系。

2. 現代漢語音位系統

漢語中10個元音音位,22個輔音音位,39個韻位,4個調位。

3. 聚合關系

以漢語 / p p‘ m t t‘ n k k‘ŋ / 為例:

        p   p  m

        t   t  n

        k   k  ŋ

橫看,它們之間的對立是發音方法的對立,同時又以發音部位的相同而形成雙唇音、舌尖音、舌根音三組;豎看,是發音部位的對立,同時又以發音方法的相同而組成不送氣塞音、送氣塞音、鼻音三組。

4. 組合關系

各語言音位組合的情況,受該語言音位組合規律的影響而不同,它包括該語言所有音位組合的范圍和位置。

漢語中,輔音音位除了[ n ] [ŋ ]外,只出現于音節的開頭;英語中除了[ h ] [ŋ ]可出現于音節的頭尾外,其他的可以出現于音節中間的不同位置。組合的范圍,如漢語中,/ f / 只拼合口呼韻母等(參閱《漢語聲韻配合表》)。英語中,[s][i]可以組合,如:  see  [si: ] 看見;east [i:st ] 東方。

第七節  語流音變

1. 同化

2. 異化

3. 換位

4. 弱化

5. 脫落

6. 加音

第六章  語義系統

第一節  語義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1.語義單位:語素(義素)、詞(義位)、短語(義叢)、句子(義句)。

2.語素的確認

① 語素、詞、短語的區別。

② 區分語素的方法:語素分割;語素歸并(同一);語素分類。

3. 詞的確認

① 詞是一個相對概念。

② 用擴展法區分詞。

③ 詞產生的方法。

④ 詞的同一。

⑤ 詞的分類。分類方法很多,從詞匯地位、從音節的、語素的、所指的、義項的、關系的、習用的、語體的……但最主要的是它的語法分類。

4. 短語的識別

① 臨時組合。

② 固定組合。

5. 語

有的語等同于短語、詞,如熟語中的成語;有的語等同于句子,即習用程度很高的句子:俗語、歇后語、諺語、格言。

第二節  詞匯

1. 詞的總匯

詞匯是由語言符號構成的系統,叫做總匯。

2. 基本詞匯

詞匯中,常用的(全民常用性、廣泛性)、變化不大的(穩定性)、有很強構詞能力的詞叫做基本詞匯,其中能產性很高的叫做根詞。

3. 一般詞匯

語言詞匯中基本詞匯以外的詞構成語言的一般詞匯。

4. 高頻詞

詞匯還可以以其成員的習用頻度分為高頻詞和非高頻詞(低頻詞)。區分高低頻詞,主要是高頻詞,對信息處理、語文教學很有意義。

第三節  詞義

1. 詞義的性質

2. 詞義的類型

3. 詞義的關系

4. 義位和多義詞

① 作品義、句群義、義句、義叢、義位、義素,都是不同大小和級別的語義單位。

② 只有一個義位的詞是單義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義位的是多義詞。

③ 義征分析。

5. 語義場

① 定義:語義場是含有共同的核心義素的一組義位。對名詞來說,指最鄰近的類屬義素;對動詞來說,指表示動作的義素;對形容詞來說,指屬性所指的方面。所謂語義場,就是以某一概括的語義為核心,同其他與之有聯系的語義所形成的語義范圍。

② 語義場的性質:體系性;依存性;差異性;層級性。

③ 語義場的類型:分類義場;順序義場;關系義場;反義義場;同義義場。

6. 語義場的文化背景

7. 語境對詞義的限制

第四節  句義

1. 定義:

句義,義句,是一定語境下,一定語氣、語調下,各個義位、義叢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意義。是各種要素的綜合表現。

2.  義句的內容

① 所指稱的事物及其結成的關系。

② 說話人對這些事物及其關系的總的態度。

3. 義句的結構

4. 義句的類型

第七章  語法系統

第一節  語法的性質

1. 語法的幾個基本概念

① 語法是什么?

② 語法單位。

③ 語法的內容。分為詞法和句法。

④ 語法形式、語法意義、語法手段、語法范疇。

⑤詞法與句法的關系:詞總是以確定的語法形式進入句子;組詞成句的某些特點決定于詞法;詞法與句法互為補充,如俄語的句法依賴于詞法,漢語的句法又有很大的獨立性。

2. 語法的性質

① 概括性。

② 系統性。

③ 民族性。

第二節  語法手段

1. 外部附加

2. 內部屈折

3. 異根

4. 重音

5. 重疊

6. 虛詞

7. 語序

8. 語調

9. 零形式

第三節  語法范疇

1. 性 

2. 數

3. 格 

4. 時 

5. 體 

6. 態 

7. 式 

8. 人稱

9. 級 

第四節  語法結構

1. 語法結構的性質

詞內的詞法結構(這是歷史的),外部的句法結構(這是現實的,是語言使用的實際過程)。語法結構通常指短語結構,句子結構。

2. 語法結構的意義

指詞在組合中發生的各種結構關系,這些關系形成了語法結構的意義。語法意義分為:

    ① 顯性:主謂、動賓……

    ② 隱性:施事、受事、動作……

3. 語法結構的形式

① 線條性。

② 層次性。

4. 詞構

① 詞的結構單位:詞根、詞綴、詞干、詞尾……

② 詞的結構方式:復合式、派生式。

③ 詞的結構關系:主謂……

5. 句構

① 單句。

② 復句。

第五節  語法方法和語法理論

語法方法和語法理論,可以統稱為方法。如果再分,把那些專門分析詞構句構的方法可以稱之為分析方法、操作方法等;而專門研究對各種語法現象的認識、解釋的,可以稱之為語法理論、理論方法等??梢哉f,一個只負責操作,一個不僅負責操作而且還負責認知。

1. 操作方法

指對語法結構進行分析的各種各樣的分析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分布分析(描寫)法

    層次分析法

    變換分析法

2. 理論方法

在語法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某種語法現象予以解釋的方法。通常指以下幾種:

    歷史比較

    結構語法

    共時描寫

    生成語法

    系統語法

    格語法

    層次語法

    配價語法

    功能語法……

第六節  句子分析方法和歧義結構的分化

1. 分布分析法

2. 層次分析方法

3. 變換分析方法

4. 話語歧義的消除方法

① 語體不同可能產生歧義。

② 多義詞也可能引起歧義。

③ 語法結構不同,產生歧義。

④ 語義結構不同也可能產生歧義。

第七節  現代漢語語法系統的特點

1. 民族語言語法的共性

2. 現代漢語語法的特點

第八章  語言的語用平面

第一節  語用和語用學

1. 對語用學的簡單解釋

2. 語用學的產生和發展

① 語用學源于語言哲學家莫里斯、卡爾納普等學者對語言的探索。

② 語用學的發展。卡爾納普的學生巴爾-希勒爾(Bar-Hillel 1911-1960) 1954年提出語用學的具體研究對象是指引詞語。英國的奧斯汀(John Langxhaw Austin)1955年提出言語行為理論。美國的格賴斯(H.P.Grice)1967年提出會話含義理論以及合作原則(適量、質真、相關、方式)。美國的塞爾(John R. Searle)1969 年《言語行為》、1975年《間接言語行為》使之系統化、完善化。奧斯汀和塞爾的的言語行為理論,格賴斯的會話含義理論成為語用學的基本理論。1977年,《語用學雜志》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發行,是語用學成為語言學的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的重要標志。

③ 語用學的完善。20世紀80年代以后,語用學得到進一步的系統化、完善化。主要表現為:1983年列文森(Stephen C.Levinson)《語用學》和利奇《語用學原則》。1986年,國際語用學學會成立。1987年,列文森提出新格賴斯會話含義理論,范叔倫《語用學:語言適應理論》。1993年梅( Jacob L. Mey ) 《語用學概論》。1995年托馬斯(Thomas)《言語交際中的意義:語用學概論》。1996年尤爾(George Yule)《語用學》。21世紀語用學研究成為語言研究的主流。

3. 語用學的學科屬性

4. 語用學的定義

語用學研究在不同語境中話語意義的恰當地表達和準確地理解,尋找并確立使話語意義得以恰當地表達和準確地理解的基本原則和準則。研究在不同的語言交際環境中如何理解和運用語言,包括話語的字面意義和蘊涵意義,以及可能產生的效果的學科就是語用學。

5. 研究方法

① 純語用學。用理論的研究方法,研究語用學的形式和范疇,研究語用學形式化的最適宜的方法。

② 描寫語用學。用描寫的研究方法,描寫人們來自自然語言的經驗和運用原則。

③ 應用語用學。與實用結合,研究語言教學、人機對話、人工智能、不同語言的對比研究等。

6.  語用學的研究內容

    ① 語境。

    ② 指示詞語。

    ③ 會話含義。

    ④ 預設。

    ⑤ 言語行為。

    ⑥ 會話結構。

7.  理論意義及實用價值

只研究語言系統、語言結構是不夠的。還必須對語言的實際使用進行研究。語用學研究為言語交際中話語意義的恰當表達和準確理解提出了理論、方法、原則、準則,有利于提高人們的語用能力和語言修養。

第二節  言語行為(直接的、間接的)

1. 表述性行為  

2. 施為性行為

3. 成事性行為  

第三節  言語過程

1. 直接命題施為意義

2. 間接命題施為意義

第四節  合作原則、會話含義及語用推理

1. 合作原則的內容

① 物質的合作原則。

② 精神的合作原則。

2. 會話含義與規約含義

    ①會話含義。一般含義:在真誠遵守合作原則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語用含義。(這是基本的。)特殊含義:在特殊的語境中通過故意違反合作原則而推導出來的語用含義。

②規約含義。它不屬于語用含義,而是屬于語義含義。它與是否遵守合作原則無關,也不依賴于語境,是句子的詞或短語的意義,俗稱字面意義,有新舊信息、表義、含義(背景預設、前景蘊含)等,是語義學中所說的句子的符號與現實的關系和意義。

3. 語用推理與邏輯推理

    ① 邏輯推理。

② 語用推理。

第五節  語境作用

1. 語境因素

主觀的、客觀的、直接的、間接的、語言的、非語言的等等。

2. 語境的作用

限定作用、調節作用、生成作用、確定作用、補足作用。

第六節  語用技巧與不虞現象

1. 語用技巧

語用技巧是指在言語交際過程中說話者一方為預期的言語效果的產生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一般有:語碼轉換、限制范圍、重復補充、換用話題、撓彎子、下結論等方法。

2. 不虞現象

語義層的不虞現象和語用層的不虞現象。語義的,由始料不及的沒有及時排除的句子歧義所產生,語用的,由語用失誤而產生。

第九章  語言的演變

第一節  語言演變的原因和特點

1. 什么是語言的演變?

① 語言要素的歷史變化。

② 在這種歷史變化中,新的語言要素的產生和舊的語言要素的消亡,都會使語言系統發生變化,都體現了語言的發展。

③ 各要素的發展的不均衡性。

④ 漸變過程。

2. 語言演變的原因

① 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這是語言演變的基本條件(外因)。社會的進步推動語言的發展。社會的統一,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