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
|
1.周小兵主編《對外漢語教學導論》,商務印書館2009年第1版。
2.程裕禎著《中國文化要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年第4版。
|
考試內容
|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能力考試由“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材料分析寫作”三部分組成。
1.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1)中國文化基礎知識
(2)外國文化基礎知識
(3)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2.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
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1)教育學基礎
(2)心理學基礎
(3)語言教學基礎
3.材料分析寫作
材料分析寫作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1)分析與實踐能力
(2)論文寫作能力
|
試卷內容結構
|
1.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主要涉及跨文化的基本理論及較為常見的日常交際禮儀,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和中西方語言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
2.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
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能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來進行對外漢語教學。
3.案例分析與寫作
能根據一段材料,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寫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
|
試卷難易結構
|
試卷總體難度適當,以較易、中等難度試題為主,難度系數控制在0.8左右。全面考查多學科(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教育學、心理學、語言教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水平以及學科觀念的形成狀況。
考試突出對跨學科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運用學科基本知識、方法獲取和解讀跨文化交際及對外漢語教學的能力,從對外漢語教師跨文化協調觀的角度分析和解決漢語國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的能力。
|
試卷題型結構
|
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寫作
|
試卷分值結構
|
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80分,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30分,案例分析寫作40分。
1.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80分):
(1)填空題30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2)判斷題15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3)選擇題35題,每小題1分,共35分
2.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30分):
(1)填空題10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判斷題10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選擇題10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案例分析寫作(40分):
寫作題為論說文。論說文的考試形式有兩種:
(1)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題作文。
(2)基于文字材料的案例分析。
|
評分標準和要求
|
1.客觀題按照標準答案給分。
2.主觀題要求考生在準確、全面地理解所給文字材料和題意的基礎上,寫出思想健康、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條理清晰、語言規范、卷面整潔的文章,鼓勵學生結合實際發揮創造力。具體評分標準如下:
(1)觀點內容(20分)
闡發問題全面,有深度;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有據,分析透徹(17-20分)。
闡發問題較全面并有一定深度;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有據(13-16分)。
闡發問題不夠全面或不夠深入;觀點比較明確,對所提觀點有所論證(9-12分)。
闡發問題有明顯偏頗,分析膚淺,觀點不夠明確,缺乏論證(0-8分)。
(2)邏輯結構(10分)
結構嚴謹,條理分明,邏輯清楚,詳略得當(9-10分)。
結構較合理,條理較分明,有一定的邏輯性(6-8分)。
重點不突出,結構不清晰,缺乏邏輯性(0-5分)。
(3)語言表達(10分)
語言表達規范、流暢、準確,卷面清潔(9-10分)。
語言表達通順,在規范性、準確性和表現力方面略有欠缺,卷面較清潔(6-8分)。
語言表達不夠規范和準確,有語句不通的情況,卷面不夠整潔(0-5分)。
|
備 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