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遼寧大學2021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方式)
初試科目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3054
科目名稱:倫理學
滿分:100分
第一部分 倫理學的基本理論
第一章 倫理學的性質和方法
一、重點:倫理學內涵、倫理學基本問題、倫理學學科性質及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二、考核知識點:
(一)倫理學的定義
(二)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學科性質
(三)道德及道德現象
(四)道德的適用對象
(五)倫理學與政治學、心理學、法學、宗教學的關系
(六)倫理學的研究類型和方法
(七)倫理學的價值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倫理學(2)道德(3)道德現象(4)價值(5)價值觀
(二)領會:(1)倫理學的定義與道德現象(2)倫理學基本問題的含義(3)倫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4)人為什么要有道德(5)理論倫理學與實踐倫理學的關系
(三)應用:(1)根據道德與宗教的相互關系理解為什么不能以宗教取代道德(2)以對道德基本問題的知識的了解分析倫理學史上各個派別的分野(3)倫理學研究方法的實際運用
第二章 功利論
一、重點:邊沁和穆勒的功利主義倫理學的基本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一)什么是目的論
(二)什么是功利論
(三)如何理解心理利己主義與倫理利己主義
(四)邊沁的功利主義學說
(五)穆勒的功利主義學說
(六)行為功利主義
(七)規則功利主義
(八)功利主義與享樂主義、利他主義的關系
(九)功利主義的主要問題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功利論;2、心理利己主義;3、倫理利己主義;4、行為功利主義;5、規則功利主義
(二)領會:1、邊沁功利理論的基本內涵;2、穆勒的功利理論在哪些方面超越了邊沁的理論;3、功利主義對利己主義的超越;4、功利主義理論這存在的一般難題;5、功利主義與休謨問題的沖突;6、行為功利主義與規則功利主義的區別
(三)應用:1、根據所學的功利論辨別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價值取向;2、根據對功利論利弊的分析指導實際生活中的道德行為;3、功利論的應用價值。
第三章 道義論
一、重點:康德和羅斯的義務論倫理學的基本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一)什么是道義論
(二)什么是動機論
(三)康德是如何回應休謨的懷疑論的
(四)西方道義論的主要理論形態
(五)如何理解善良意志
(六)如何理解意志自律
(七)如何理解完全和不完全責任
(八)對康德道義論的評價
(九)對羅斯義務論的認識與評價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道義論;2、實踐理性;3、義務;4、善良意志;5、意志自律;6、良心
(二)領會:1、康德道義論的基本理論內涵;2、羅斯的顯見道義論在哪些方面不同于康德的理論;3、對康德的道義論倫理觀的評價;4、義務語境之范圍
(三)應用:1、根據所學的道義論辨別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價值取向;2、在康德倫理學中人類尊嚴的位置;3、康德的絕對命令與耶穌的黃金法則的關系。
第四章 美德論
一、重點:亞里士多德和麥金太爾的美德論的基本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一)什么是美德論
(二)亞里士多德以前古典世界的美德理論
(三)美德的本質
(四)西方美德論的主要理論形態
(五)倫理德性與理智德性的關系
(六)什么是中道原理
(七)麥金太爾拋棄了亞里士多德美德論中哪些內容
(八)麥金太爾美德論的主要內容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幸福;2、德性;3、美德論;4、倫理德性;5、理智德性;6、中道原理
(二)領會:1、亞里士多德美德論的前提;2、亞里士多德關于德行的自愿和非自愿的理解;3、麥金太爾的美德論在哪些方面不同于亞里士多德的理論4、麥金太爾關于內在善和外在善的區分
(三)應用:1、根據所學的美德論內容辨別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價值取向;2、你是否同意亞里士多德關于所有人都想獲得幸福的主張;3、根據亞里士多德的美德列表探討中道原理的應用價值。
第五章 道德界說
一、重點:道德的概念、本質、標準及功能。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的含義
(二)道德與倫理的關系
(三)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四)道德的本質
(五)道德的結構
(六)道德的類型
(七)道德的終極標準
(八)道德的功能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道德2、倫理3、道德的主體性;4、道德的規范性;5、道德的調節功能;6、自我完善;7、實踐精神
(二)領會:1、道德作為社會意識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的關系;2、道德的結構;3、道德是主體性和規范性的統一;4、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5、道德的終極標準;6、道德的社會功能。
(三)應用:1、根據對道德起源的歷史考察和道德歷史類型的分析,預測人類道德的未來發展;2、正確處理道德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關系;3、在道德建設中探索如何充分發揮主體性的作用;4、關注道德在個人自我完善中的地位和作用;5、用道德規范調節人們行為的特殊性理論說明道德建設的意義。
第六章 道德原則與道德體系
一、重點:道德的基本原則、道德的一般原則、道德體系的設想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原則
(二)道德基本原則
(三)道德原則的主次序列、個人自由及根據
(四)人道主義原則
(五)社會公正原則
(六)誠信原則
(七)道德體系的基本設想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道德原則;2、道德基本原則;3、人道主義;4、社會公正;5、誠信
(二)領會:1、道德原則的內涵;2、道德基本原則確立的依據;3、人道主義的基本原則;4、社會公正的意義;5、實現社會公正應遵循的基本原則;6、公正與效率的關系。7、作為法律原則的誠信和作為道德的誠信的相互關系;8、市場經濟下誠信有哪些道德價值;9、誠信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作用;10、人類道德行為的意義和目的。
(三)應用:1、根據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辨證關系理論說明如何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矛盾;2、集體主義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3、人道主義與個人價值的內在聯系;4、對競爭中同等原則的思考;5、誠信對個人品質修養和健全人格鍛造的意義。
第七章 道德的選擇與評價
一、重點:道德選擇中目的和手段的辯證統一關系;行為選擇中的道德沖突;道德的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方式。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選擇的含義
(二)道德選擇中的責任
(三)道德選擇中目的與手段的關系
(四)道德沖突及其表現
(五)如何認識和處理行為選擇中的道德沖突?
(六)道德評價的含義及功能
(七)動機論和效果論
(八)道德的自我評價與社會評價
(九)社會輿論與傳統習俗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道德選擇;2、道德沖突;3、責任;4、道德評價;5、自我評價;6、社會輿論;7、傳統習俗;
(二)領會:1、道德選擇的含義;2、如何理解道德選擇的責任;3、道德選擇中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系;4、如何理解道德沖突;5、道德評價的作用;6、道德評價的含義;7、馬克思主義的動機和效果統一觀;8、內心信念在自我評價中的作用;9、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的道德評價特點
(三)應用:1、說明在現實的道德選擇中責任與選擇的關系;2、如何處理行為選擇中的道德沖突。3、運用道德的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的關系理論指導道德評價活動。
第八章 道德教育與道德修養
一、重點:道德教育的特點;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修養的特點;道德修養的方法。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教育的含義
(二)道德教育的任務
(三)道德教育的社會作用
(四)道德教育的特點
(五)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六)道德修養的含義
(七)道德修養的任務
(八)道德修養的特點
(九)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道德教育;2、道德修養;3、慎獨;4、內省
(二)領會:1、道德教育的含義;2、道德教育的任務;3、道德教育的社會作用;4、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5、道德修養的含義;6、道德修養的特點;7、道德修養的方法
(三)應用:1、運用道德教育的方法進行社會道德教育實踐;2、運用道德修養的方法進行道德的自我修養和自我完善
第九章 道德建設
一、重點:道德建設的特點;道德建設的目標;道德建設的內部調控機制;道德建設的外部保障機制。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建設的含義
(二)道德建設的任務和目標
(三)道德建設理論定位和價值模式
(四)道德在社會系統中所處的位置
(五)道德相對主義與道德虛無主義的弊端
(六)行為正當與失當的維度
(七)道德價值導向體系的選擇和建設
(八)道德建設外部保障的系統
(九)德法并舉與道德進步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道德建設;2、義利統一;3、行為正當;4、應然;道德相對主義;5道德虛無主義
(二)領會:1、道德建設的含義;2、道德建設的主體;3、道德建設的理論定位;4、道德建設的價值模式;5、道德價值導向體系的內涵;6、道德建設的目標指向;7、道德建設的物質基礎及外部保障機制。
(三)應用:1、義利統一的正確人生觀的確立;2、高尚科學的幸福觀的確立;3、重視德法并舉對道德建設的意義;4、多元一體的價值導向體系建設的意義;5、對道德虛無主義及道德相對主義的批判。
第二部分 政治倫理
第十章 自由主義
一、重點:羅爾斯的自由主義正義觀的兩個基本原則。
二、考核知識點
(一)什么是自由主義
(二)什么是自由至上主義
(三)諾奇克的自由至上主義
(四)伯林的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
(五)自由主義與平等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自由;2、自由主義;3、自由至上主義;4、平等。
(二)領會:1、羅爾斯正義觀的兩個基本原則;2、諾奇克的權利觀;3、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4、自由與平等。
第十一章 社群主義
一、重點:麥金太爾的共同體思想;桑德爾的共同體的政治思想。
二、考核知識點
(一)什么是社群主義
(二)什么是共同體
(三)桑德爾對自由主義的批判
(四)麥金太爾的共同善思想
(五)麥金太爾的作為應得原則的正義觀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社群主義;2、共同體;3、共同善;4、應得原則。
(二)領會:1、麥金太爾的共同體思想;2、桑德爾的共同體的政治思想。
第三部分 行政倫理
第十二章 行政倫理概述
一、重點:中國當代行政倫理規定的主要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一)行政倫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公共行政的效率觀、正義觀及民主觀
(三)公共行政理想、行政態度、行政作風和行政良心
(四)公共行政人格和行政責任
(五)中國當代行政倫理規定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六)韋伯的行政倫理思想
三、考核要求
(一)識記:1. 公共行政的效率觀;2. 公共行政的正義觀;3. 公共行政的民主觀; 4. 公共行政理想5. 公共行政態度;6. 公共行政作風;7. 公共行政良心。
(二)領會:1.正義觀念的歷史發展和現實意義;2.公共行政的效率觀和權力觀;3.民主觀的倫理內涵;4.韋伯的行政倫理思想。
第十三章 行政倫理規范、道德評價及監督
一、重點:行政倫理規范的含義和特征;行政責任的特點與作用;行政道德評價的含義、內容和標準
二、考核知識點
(一)行政責任及其兩種主要類型
(二)什么是平庸的惡
(三)行政責任的沖突及其化解途徑
(四)行政倫理規范的特征
(五)行政倫理規范的自律與他律
(六)行政倫理監督的特點與原則
(七)行政道德評價的含義、內容和標準
(八)庫帕的行政責任思想
三、考核要點
(一)識記:1.行政責任;2. 行政倫理規范;3行政倫理監督;4.行政道德評價。
(二)領會:1.行政倫理規范的含義、特征及作用;2.行政責任中的道德責任;3.行政道德評價的含義、內容和標準;4. 行政倫理監督的特點與原則;5.庫帕的行政責任思想。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