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國際關系史》考試大綱
命題學院(蓋章):馬克思主義學院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823 國際關系史 一、考試基本要求及適用范圍概述 本《國際關系史》考試大綱適用于鄭州大學國際關系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國際關系 史是國際關系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學習和研究的最基礎課程。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歐 洲國際關系體系的形成和演變(三十年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國際關系體系向全球 國際關系體系的曲折轉移(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兩極體系的形成、演 變和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到蘇聯解體);全球國際關系的多極化發展(冷戰結束至今)掌 握國際關系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了解國際關系體系演變過程及其動因,對國際關系問 題進行初步的分析。 二、考試形式 碩士研究生入學科學技術概論考試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本試卷滿分 為 150 分。 試卷結構(題型):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英譯漢 三、考試內容 緒論 考試內容: 伯羅奔尼撒戰爭;布匿戰爭;“合縱”“連橫”;宗藩體系;馬基雅維利; 《君主論》; 讓•博丹與主權理論;雨果•格勞秀斯與國際法;恩格斯“合力論”。 考試要求: 掌握國際關系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威斯特法利亞體系和歐洲五強的崛起 考試內容: 1 民族國家;無敵艦隊;黎塞留;《比利牛斯條約》(1659年);路易十四;法國“天然疆界”; 三十年戰爭;北方大戰,俄奧普三次瓜分波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烏得勒支和約》;均 勢;1756年外交革命;七年戰爭;肖蒙條約;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在國際關系和國際法發展中 的意義 考試要求: 掌握近代西方國際關系體系的形成、基本特征及其與東方宗藩體系的異同 第二章 19 世紀歐洲國際關系 考試內容: 塔列蘭;梅特涅;卡斯爾雷;正統原則;補償原則;歐洲協調;神圣同盟(1815年);門羅 主義;克里米亞戰爭;拿破侖三世;加富爾;普法戰爭;俾斯麥;《法蘭克福和約》(1871 年);東方問題;柏林會議(1878年);德奧同盟;再保險條約;法俄同盟;維也納體系的形 成、特點和結束;普法戰爭的背景和歷史影響;俾斯麥外交體系的形成和解體。 考試要求:掌握維也納體系的基本內容、特征,以及該體系向俾斯麥體系和戰前歐洲兩 級體系的演變過程 第三章 19 世紀后期至 20 世紀初的帝國主義列強和世界 考試內容:狄斯累里;馬嘉里事件;曾紀澤;“海防”與“塞防”之爭;《馬關條約》;三國 干涉還遼;“門戶開放”;柏林會議(1884至1885年);法紹達事件;“天定命運”;馬漢;美 西戰爭;英布戰爭;日俄戰爭;《樸資茅斯條約》;英日同盟;“光輝孤立”;“致克魯格電報”;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戰爭及其后果;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背 景,內容和歷史影響; 考試要求:掌握世紀之交帝國主義戰爭的根源和結果 掌握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背景,內容和歷史影響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時外交 考試內容:德國“世界政策”;英德談判(1898-1901);英法協約;英俄協約;英俄協約關 于西藏的規定;西姆拉會議(1913年);麥克馬洪線; 海牙和平會議(1899,1907);薩拉熱 窩事件;“二十一條”;蘇俄《和平法令》;伍德羅•威爾遜;美國參加“一戰”;列寧;歐洲 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和后果 考試要求: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和后果 掌握美國和蘇俄關于戰后世界的設想 第五章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考試內容:克里孟梭;勞合•喬治;“十四點”;國際聯盟;《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中 2
日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熱那亞會議(1922年);《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凱末爾;《洛 桑條約》(1923年);《貝爾福宣言》;魯爾危機;《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羅迦諾公約》; 斯特萊斯曼;《非戰公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和主要內容 考試要求:掌握凡爾賽體系主要內容 理解凡爾賽體系是一個不穩定的體系的原因 第六章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解體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考試內容:綏靖政策;《中立法案》(1935年);九一八事變;李頓報告書;日本退出國聯; 《反共產國際協定》;《慕尼黑協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內維爾•張伯倫; 1929年大危 機對國際關系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20世紀上半期日本侵略中國的原因 考試要求:掌握20世紀上半期日本侵略中國的原因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第七章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雅爾塔體系的建立 考試內容:租借法案;日中關系三原則(1938年12月);日本“南進戰略”;《大西洋憲章》; 《蘇日中立條約》;珍珠港事變;阿卡迪亞會議;《聯合國家宣言》;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 雅爾塔會議;波茲坦會議;《布雷頓森林協定》;敦巴頓橡樹園會議;《聯合國憲章》;二戰期 間同盟國家領導人在一系列國際會議上對戰后秩序的安排。 考試要求:掌握同盟國家領導人對戰后秩序的安排 掌握《開羅宣言》的內容及當前的現實意義 第八章 兩大陣營的形成和激烈對抗 考試內容:喬治•凱南; 八千字電報; 富爾頓演說;克利福德報告(1946 年 9 月);杜 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華沙條約組織;柏林 危機(1948 年);印度獨立;朝鮮戰爭;《朝鮮停戰協定》;奠邊府戰役;日內瓦會議(1954 年);萬隆會議;迪安•艾奇遜;約翰•杜勒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平共處五項 原則;萬隆會議;舒曼計劃;杜魯門主義出籠的背景和影響。美蘇從戰時合作走向戰后對抗 的原因。 考試要求:掌握美蘇從戰時合作走向戰后對抗的原因。 第九章 兩大陣營的分化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考試內容:1956 年蘇共二十大;戴維營會談;波蘭事件;匈牙利事件;中蘇關系惡化(1950 年代);“非洲年”;蘇伊士運河危機;艾森豪威爾主義;“歐佩克”;柏林危機(1961 年); 古巴導彈危機;不結盟運動;尼赫魯;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中蘇 3
分裂的原因;中蘇分裂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考試要求:掌握中蘇分裂的原因和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掌握殖民地國家走向獨立的原因 第十章 兩級體系的瓦解和走向多極化的世界 考試內容:亨利•基辛格;尼克松;美國在越南的“體面和平”;基辛格訪華(1971 年); 尼克松訪華(1972 年);《上海公報》;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勃蘭特“新東方政策”;七十 年代美蘇緩和;歐共體;第四次中東戰爭;戴維營協議;歐佩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里 根當選美國總統;蘇聯侵略阿富汗;馬島戰爭;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歐洲聯盟;柏林墻;東歐劇變;海灣戰爭; “911 事件”; 伊拉克戰爭;歐洲難民問題; 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朝鮮核問題;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外交政策的調整的 背景、內容及其影響;美蘇兩極格局結束的原因;冷戰結束后國際恐怖主義盛行的原因;世 界走向多極化的動力、表現和前景 考試要求:掌握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外交政策的調整的背景、內容及其影響; 掌握美蘇兩極格局結束的原因; 掌握冷戰結束后國際恐怖主義盛行的原因 掌握世界走向多極化的動力、表現和前景 五、主要參考教材(參考書目) 《國際關系史》(2005年5月第二版),袁明主編、朱明權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2014 年第二版) ,熊志勇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編制單位:鄭州大學 編制日期:2020年9月15日 4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