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黃岡師范學院
202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名稱: 普通生態學
考試類型:□初試 □復試筆試 ☑加試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 試卷內容結構
普通生態學 100分
4) 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選擇題: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簡答題: 5小題,每小題8分,共40分。
論述題: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考試目標:
1、系統掌握生態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生態學基本方法;
2、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3、了解生態學的最新理論與發展。
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 有機體與環境
一、生物與環境
1、環境、大環境、小環境的概念
2、生態因子的概念及分類
3、生物因子的作用特征
4、最小因子定律、耐受限度定律、限制因子的概念
5、生態幅的概念
6、光的性質與組成,影響光照的因素(時空變化)
7、光主導的植物生態類型(陽性植物,陰性植物,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
8、光對動物的生態作用(影響換羽換毛,長日照動物,短日照動物等)
9、影響溫度變化的因素(時間和空間的變化)
10、凍害、冷害、生物學零度(或發育起點溫度) 的概念
11、有效積溫法則以及公式
12、生物(動、植物)對極端的高溫和低溫產生的適應(形態學,生理學,行為學的適應,貝格曼法則,艾倫法則,等等)
13、濕生植物、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的概念
14、水生植物對水環境的適應表現
15、水生動物如何適應于高鹽度或低鹽度的環境(水生動物的滲透壓調節)
第二部分 種群生態學
一、種群及其基本特征
1、 種群的概念,單體生物、構件生物
2、 自然種群的四個基本特征
3、 種群的數量特征(種群的絕對密度和相對密度的統計方法),影響種群數量的三個參數(出生率,死亡率,遷移率)
4、 種群的空間結構:三種分布類型
5、 年齡結構的概念、三種類型的年齡錐體
6、 生命表:生命表的概念,表中各欄所表示的含義
7、 存活曲線的概念和三種類型的含義
8、 種群的內稟增長率
9、 種群增長的幾個模型:,與密度無關的指數式增長(世代不重迭的種群增長,世代重迭的種群的增長):與密度有關的種群連續增長模型(邏輯斯諦增長曲線)
10、集合種群、局域種群的概念
二、生活史對策
1、生活史的概念
2、生物史對策概念,K對策和r對策的特點
三、種內與種間關系
1、 種內與種間關系有哪些基本類型
2、 密度效應有哪些普遍規律
3、 領域性和社會等級的概念及其好處
4、 他感作用的概念及其生態學意義。
5、 什么是競爭排斥原理?舉兩例說明。
6、 什么是生態位
第三部分 群落生態學
一、群落的組成與結構
1、 群落和群落生態學的概念
2、 群落的基本特征
3、 優勢種、建群種、亞優勢種的概念
4、 種的多樣性:概念、類型、涵義
5、 兩類多樣性指數的方式、計算方法
6、 多樣性隨哪些條件而變化,為什么熱帶地區生物群落多樣性高于溫帶和極地
7、 生活型和層片的概念,高等植物的五大生活類群
二、群落的動態
1、群落波動的三種類型
2、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的三方面條件和作用 ,控制 演替的因素
3、原生裸地與次生裸地有何不同
4、演替的類型
5、說明水生演替與旱生演替系列的過程
6、演替的兩個方向:進展演替和逆行演替
7、演替頂極,單元頂極論與多元頂極論的異同點
8、 群落的分類概念,分類的單位
第四部分 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的一般特征
1、生態系統的概念
2、生態系統有哪些主要組成成分和功能,它們如何構成生態系統 ,三個亞系統
3、食物鏈、食物網、營養級的概念,兩類食物鏈:捕食食物鏈和碎屑食物鏈。寄生食物鏈
4、能流中能量逐級遞減的原因
5、生態錐體的類型
6、同化效率、生產效率、消費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關系
二、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1、生態系統中總初級生產量、凈初級生產量、生物量 、呼吸量幾者之間的關系
2、初級生產量的測定方法
4、概括生態系統次級生產過程的一般模式,如何測定次級生產量?
5、有機物質分解過程的階段、特點和速率取決于哪些因素?
三、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對生物元素循環研究通常從兩個尺度進行:全球循環和局域循環
2、物質循環的概念。周圍量、周轉率、周轉期的概 念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三大類型。
3、碳循環的過程,氮循環的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第五部分 應用生態學
1、溫室效應問題,全球變暖對地球上的生物產生的影響
2、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價值、現狀、保護途徑等。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