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名稱
|
《法理學》
|
編號
|
807
|
考試專業
|
民族法學
|
一、考試性質
|
包括考試科目地位、考試對象、考試目的等(不超過200字)
《法理學》是所有報考民族法學研究生初試必考專業科目?!斗ɡ韺W》是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民族法學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
|
二、考核目標
|
《法理學》科目旨在考查考生的法學理論基本知識及對運用法理學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具體法律問題的能力。 具體要求如下:
1.學生應系統掌握法治(法制)基礎理論;
2.學生應能夠運用立法、司法、執法、法律監督基礎理論,分析具體法律問題;
3.學生應對法學與民族學的交叉領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能夠較為系統地掌握民族法學的基礎理論框架和重點問題,并了解學科的前沿問題。
|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
包括:1.考試時間:考試時間為180分鐘,3小時。 2.試卷滿分:本試卷滿分為150分。 3.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4.試卷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30分(共5題,每小題6分); (2)簡答題40分(共4題,每小題10分); (3)論述題30分(共2題,每題15分); (4)材料分析、案例分析題50分(共2題,每題25分)。 5.試卷內容結構: (1)法理學基本概念(20%);
(2)法本體論與法價值論(30%);
(3)法運行論(15%);
(4)法治與法治中國(35%)。
|
四、考試內容
|
(不超過1000字)
1. 法本體論:包括法的概念、法律的本質、法律淵源、法的效力、法律體系、法的要素、法律責任、法律行為等基礎理論。 2.法學方法論:掌握三大法學流派的基礎理論,及其法學研究的范式與理論分析工具;并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原理。 3.法價值論與人權理論:掌握法的價值分析方法,掌握法與正義、法與效率、法與自由、法與秩序的基礎理論,并分析在個案中法律價值之間的沖突及其化解。 4.法運行論:運用包括立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法律職業團體、法律倫理等理論,進行案例分析。 5.法律發展、法律現代化理論:包括法的起源、法的歷史類型、法的演進、法律移植、法制現代化等問題。 6.法治國家理論:掌握法治(法治國)的理論淵源、經典作家的觀點,并在中國現代化、社會轉型的語境中分析法治問題。 7.民族法學基礎理論:民族法學基礎理論、憲制與區域自治問題、民族地區基層社會治理問題等。 8.法律與社會:掌握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分析法與社會、法與經濟、法與道德、法與宗教等問題。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實踐:掌握中國法治理論與實踐的歷史演進,掌握中國特色的政法體制與政法傳統,比較中西方法治理論與實踐上的差異,熟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體系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 10.與法理學相關的其他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
|
五、參考書目
|
1.法理學編寫組:《法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3.李龍主編:《法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4.葛洪義主編:《法理學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5.孫國華主編:《法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6.孫笑俠:《法理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版。 8.[德]魏德士:《法理學》,吳越、丁曉春譯,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9.[英]莫里森:《法理學--從古希臘到后現代》,李桂林等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