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北文理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術碩士
2021年初試自命題考試科目考試大綱
(701、801、702、802)
1、考試科目: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 科目代碼:701
(語言學方向)
一、考試目的和要求
(一)《現代漢語》部分
《現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的科目之一。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于現代漢語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分析、理解語言現象,解決現代語言文字問題的能力。
(二)《古代漢語》部分
1、檢測考生對傳統小學(文字學、音韻學及訓詁學)的一般性知識的掌握程度,能用“說文”理論分辨常見字的結構,能熟記傳統36字母,對清代小學名家的音韻理論比較熟悉,能正確釋讀古今語義差異較大的詞語,能夠對古漢語常見語法現象進行分析,能夠對秦漢文言文進行比較合理的斷句標點及翻譯。
2、檢測考生對中華傳統典籍:《左傳》《戰國策》《詩經》《楚辭》《論語》《孟子》《荀子》《道德經》《莊子》《韓非子》《山海經》《說苑》《史記》《漢書》《三國志》以及唐宋名家古文及詩詞等文獻的基本閱讀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
二、考試基本內容
(一)《現代漢語》部分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緒論、語音、文字、詞匯、語法。
(二)《古代漢語》部分
1、古漢語常見字的形音義的整體解讀。
2、古今常見詞語的語義差異辨析與訓詁,常見語法現象的認知與分析。
3、一般難度文言文的閱讀與分析。
三、考試方式
閉卷考試,180分鐘。
四、考試題型及分值
(一)《現代漢語》部分
本科目考試題型為:名詞解釋、分析操作題、簡答題、論述題等。
(二)《古代漢語》部分
本科目考試題型為:1、填空;2、解釋句中劃線的字詞(實詞說明語義,虛詞說明功能及用法);3、術語解釋;4、簡答;5、古文標點及翻譯;6、古文閱讀與理解。
本科目滿分150分。
五、考試知識點
《現代漢語》部分
(一)緒論
1、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內涵、形成。
2、現代漢語的方言的主要分布。
3、現代漢語的特點:語音特點、詞匯特點、語法特點。
(二)語音
1、語音的性質:物理屬性、生理屬性、社會屬性。
2、語音的基本概念:音節、音素、音位、輔音、元音、聲母、韻母、聲調、輔音與聲母的關系、元音與韻母的關系。
3、聲母:普通話聲母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及其分類。
4、韻母:普通話韻母的發音及分類。
5、聲調:普通話聲調的調值、調類、調型。
6、音節:普通話音節結構分析。
7、音變:普通話主要音變規律及作用。
(三)文字
1、漢字的產生、特點和作用。
2、漢字的形體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大篆和小篆)、隸書(秦隸和漢隸)、楷書、草書和行書;漢字形體演變的簡化趨勢。
3、漢字的結構:漢字的外部構造(構造單位、組合方式)、內部構造方法(造字法)。
(四)詞匯
1、詞匯單位:語素、詞、固定短語。包括替代法分析語素,語素、字、詞之間的關系。
2、構詞類型:合成詞、單純詞。
3、詞義的性質和構成:義素分析法、義項的分類,包括多義詞和同音詞、同義詞和反義詞、同義義場和反義義場、同義詞辨析方法等。
4、一般詞匯的主要類型及特點:古語詞、方言詞、外來詞、隱語、行業語等。
(五)語法
1、語法特點:抽象性、穩固性、民族性;語法單位:語素、詞、短語、句子;句子成分分類。
2、詞類:詞類的劃分依據。各類實詞的語法特征、各類虛詞的語法特征。
3、短語和短語分析:短語的類型、直接成分分析法。
4、句法成分的構成和句法成分分析法:主語、謂語、動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中心語、獨立語的構成特征及分析方法。
5、句型和句類:句子的結構類包括主謂句、非主謂句及其下位句型;句子的功能類包括: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6.復句:復句的結構類型、意義類型及其分析方法。
《古代漢語》部分
(一)古漢語通論
1、傳統音韻學基本常識:傳統36字母、等韻、反切、古音四大家及其主要音學觀點。
2、古漢字的形體結構及其發展階段(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3、漢語基本詞匯的形成及其發展(詞的本義及引申義、單音詞復音詞同義詞同源詞)
4、古今漢語詞義差異
5、訓詁方法及古書注解體例
6、詞類活用、古漢語特殊語序、古漢語常見句式及固定結構
7、古漢語虛詞:副詞、連詞、介詞、各種語氣詞
8、律詩的結構及音律常識
9、文言文的句讀、標點及翻譯
(二)古漢語基本閱讀篇目
1、《左傳》:《鄭伯克段于鄢》、《晉靈公不君》、《齊晉鞌之戰》、《齊桓公伐楚》、《子產獻捷》
2、《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燕昭王求士》、《魯仲連義不帝秦》
3、《論語》選讀
4、《孟子》選讀
5、《道德經》選讀
6、《莊子》選讀
7、《韓非子》選讀
8、《說苑》選讀
9、《史記》:《項羽本紀》、《孔子世家》、《田單列傳》、《淮陰侯列傳》、《貨殖列傳》
10、《漢書》:《蘇武傳》、《霍光傳》
11、《論衡·死偽》
12、《與陳伯之書》
13、唐宋名家詩詞及韓愈、蘇軾、曾鞏古文
2、考試科目:語言學理論 科目代碼: 801
(語言學方向)
一、考試目的和要求
本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湖北文理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要求考生熟練掌握語言學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了解語言學發展的基本脈絡,具備運用語言學知識和理論分析具體語言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基本內容
語言學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語言和語言學、語言的社會功能、語言的本質、語言結構、文字和書面語、語言的歷史和發展,等等。
三、考試方式
閉卷考試,180分鐘。
四、考試題型及分值
本科目考試主要題型為:術語解釋題、分析題、簡答題、論述題等。
本科目滿分150分。
五、考試知識點
(一)語言和語言學
1.語言學的研究對象:語言的概念、語言學發源地、語言研究對象的演變;言語活動、語言、言語。
2.語言學的學科體系和學科定位。
(二)語言的社會功能
1.語言是交際工具:語言和說話的區別;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2.語言是思維工具:語言與思維的關系;思維離不開語言的實驗根據;語言的民族性。
?。ㄈ┱Z言的本質
1.語言是符號系統:符號與語言符號的概念;語言符號的特點:任意性和線條性;語言符號的層級體系;語言符號的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
2.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現象,語言能力是人類特有的。
?。ㄋ模┱Z言的結構
1.語音
(1)語音概述:語音定義;語音單位;記音符號及國際音標;語音的物理性、生理性、社會性及其研究方向。
(2)音響:語音四要素。
(3)發音: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漢語輔音和元音的發音。
(4)音位:音位的定義;歸納音位的原則與方法;音素的對立關系和互補關系;音位變體:自由變體與條件變體;音質音位與非音質音位;音位的區別特征和音位的聚合;音位的組合,語流音變及其類型。
2.語法
(1)語法和語法單位:語法的組合規則和聚合規則;語法單位:語素,詞,短語,句子。
(2)語法的組合規則:語素組合成詞的規則(單純詞、合成詞);詞組合短語的基本類型:主謂結構、動賓結構、聯合結構、動補結構、偏正結構;語法形式、語法意義、語法手段;組合的層次性;組合的遞歸性。
?。?)語法的聚合規則:詞類的概念、詞類劃分的標準;詞的形態;語法范疇。
?。?)變換:變換的方法:移位、增添、省減、更換;句式、句型的變換;變換與句法同義;變換與句法多義。
(5)語言的結構類型和普遍特征
3.詞義
?。?)詞匯和詞義:詞的概念、詞匯的概念;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詞的詞匯意義:理性義和色彩義;詞義的概括性及其三種表現形式:一般性、模糊性、民族性
(2)詞義的聚合:單義詞和多義詞;詞義引申(或派生)的方式:隱喻和換喻;多義詞與同音詞;同義詞與反義詞;詞的語義特征分析與語義場。
(3)詞義的組合:詞語的搭配;詞義和語境的關系。
(五)文字
1.文字和語言:文字的概念;文字的作用;文字的系統;文字和語言的關系。
2.文字的起源和發展:文字起源;文字發展的階段及其相對應的文字。
3.文字改革:文字改革的原因、形式;漢字改革。
4.書面語:書面語的概念;書面語的特點。
(七)語言的歷史和發展
1.語言的發展:語言發展的原因,包括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語言發展的特點:漸進性、不平衡性。
2.語言的分化:地域方言;社會方言;親屬語言及其譜系分類。
3.語言的統一:共同語和國語;共同語的規范。
4.語言的接觸:語言成分的借用,包括詞語借用、語音借用、語法借用;語言替換,包括語言替換的原因、形式以及在替換過程中出現的雙語現象和底層現象;語言接觸的特殊形式,主要指洋涇浜、混合語、世界語。
5.語言系統的演變:語音系統的演變;詞匯、語義系統的演變;語法系統的演變。
3、考試科目:中外文學史 科目代碼: 702
(文學及文獻學方向)
一、考試目的和要求
考察考生掌握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的發展歷史及其特征的基本狀況,考察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的重要作家作品、文體演進、文學思潮、文學流派、文學現象等的理解認知水平,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分析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問題的研究能力。
二、考試基本內容
(一)中國古代文學史
依據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和任何一種《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史及其特征、重要作家作品、文體演進、文學流派、文學思潮、文學現象等,進行理論分析和闡述。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中國現當代文學主要文學思潮和作家作品。
(三)外國文學史
考試基本內容包括從古代到 20 世紀的歐美文學、俄蘇文學和亞非文學。重點是歐美文學思潮中涌現的經典作家作品,主要有希臘羅馬文學、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文學、古典主義文學、啟蒙文學、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文學。
三、考試方式
閉卷考試,180分鐘。
四、考試題型及分值
本科目考試題型為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等。
本科目滿分150分。
五、考試知識點
(一)中國古代文學史
中國古代文學史考試知識點為:
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發展歷史及其特征,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文體演進、文學流派、文學思潮、文學現象等。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中國現代文學史》部分
第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一)
五四文學革命的過程、實績與意義,文學研究會、創造社、新月社等文學社團,“白話文學”、“人的文學”等文學理論。
第二章 魯迅(一)
《吶喊》《彷徨》的思想內涵與藝術形式,阿Q的形象內涵、“精神勝利法”等;《野草》與《朝花夕拾》的藝術特點。
第三章 小說(一)
“問題小說”、鄉土小說、自敘傳小說等小說流派的總體特征及代表作家的創作風格。
第五章 郭沫若
《女神》的時代精神、抒情主人公形象、浪漫主義特征及在新詩發展史上的意義;歷史劇《屈原》傳達的時代精神、“失事求似” 的歷史劇原則。
第六章 新詩(一)
早期白話詩的代表詩人,新月詩派新詩格律化的主張與創作實踐,馮至的詩歌特征。
第七章 散文(一)
“隨感錄”、“言志派”、“文學研究會”、“創造社”、“語絲”、“現代評論”等各派散文發展線索和特點;周作人散文、朱自清美文的創作特色。
第八章 戲劇(一)
話劇誕生與發展的線索;田漢、丁西林話劇的特點。
第九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二)
左翼文學運動、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論爭;左翼文學運動及其他文學觀與思潮發展線索及其基本特點。
第十章 茅盾
茅盾小說的特點,《子夜》的敘事結構、人物形象、藝術特色及其開創的社會剖析派小說模式。
第十一章 老舍
文化批判視野中的“市民世界”,小說的“京味”與幽默;《駱駝祥子》等代表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
第十二章 巴金
巴金前后期創作的不同風格面貌;《家》《寒夜》的思想藝術特色
第十三章 沈從文
沈從文“鄉村”與“都市”對峙的文學視野;“湘西世界”;《邊城》的思想內涵及藝術特色。
第十四章 小說(二)
左翼小說、京派小說、海派小說的主要特征。
第十六章 新詩(二)
中國詩歌會、后期新月派等不同詩歌潮流發展線索與代表作家作品;現代詩派,戴望舒、卞之琳詩歌的藝術特色。
第十七章 魯迅(二)
魯迅雜文的思想藝術特質及代表作,《故事新編》的藝術手法及其審美效果。
第十八章 散文(二)
幽默閑適小品、“魯迅風”雜文、“京派”與開明同人等散文等發展線索和特點;林語堂、何其芳散文及夏衍報告文學的創作特色。
第十九章 曹禺
曹禺的主要話劇成就及其在戲劇發展史上的卓越貢獻,《雷雨》《日出》《北京人》的思想藝術成就。
第二十章 話?。ǘ?/P>
戲劇潮流發展的基本線索;夏衍《上海屋檐下》等話劇的思想藝術特點;李健吾話劇的民族性。
第二十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三)
抗戰文學運動的高漲與多種區域文學的格局;胡風“主觀戰斗精神”的現實主義文藝觀;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內容及意義。
第二十二章 趙樹理
趙樹理小說的藝術特征與文學史意義,筆下幾類農民形象的特征,其創立的評書體小說的形式特點。
第二十三章 小說(三)
抗戰小說、諷刺暴露性小說、解放區小說等不同小說潮流的發展線索;《圍城》的主題意蘊,張愛玲小說的主要內容和蒼涼風格。
第二十五章 艾青
艾青在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和貢獻;其詩作獨特的意象與主題,憂郁的詩緒;一些代表詩作的思想與藝術特色。
第二十六章 新詩(三)
田間的“鼓點”詩、政治諷刺詩、“七月”詩派、中國新詩派、民歌體敘事詩等不同詩歌流派發展的線索;穆旦、馮至等代表詩人及其詩作的特點。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報告文學、“魯迅風”雜文及小品文創作的基本線索與面貌;梁實秋《雅舍小品》的藝術特色。
第二十八章 戲劇(三)
抗戰戲劇、歷史劇、現實劇、解放區戲劇等戲劇潮流發展線索;《升官圖》《白毛女》等代表作品的藝術特征。
《中國當代文學史》部分
第一章 文學的“轉折”
第一次文代會與“文學新方向”的確立。
第二章 文學環境與文學規范
50至70年的代文學環境與作家隊伍特點;“中心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三章 矛盾和傳統
50-60年代開展的幾次較大規模的文藝批判運動。
第五章 詩歌體式和詩歌事件
新民歌運動及其得失,政治抒情詩的特點及其代表性詩人詩作。
第七章 農村題材小說
“山藥蛋派”的流派特征,趙樹理50年代以后的小說代表作及其特點;《創業史》的思想藝術成就。
第八章 對歷史的敘述
革命歷史小說的內涵及代表作品;《保衛延安》《紅日》的史詩性追求;革命歷史題材短篇小說的藝術特征;《青春之歌》對知識分子“成長史”的藝術展示。
第九章 當代的“通俗小說”
“革命英雄傳奇”的代表作品及藝術特點。
第十章 在主流之外
“百花文學”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第十一章 散文
楊朔散文的詩意特征與創作模式,劉白羽、秦牧散文的藝術風格。
第十二章 話劇
《茶館》的主題與藝術成就。
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學”
“文革文學”的特征。
第十四章 重新構造“經典”
“革命樣板戲”的創作宗旨。
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學世界
“地下文學”概況,“天安門詩歌”特點。
第十六章 文學“新時期”的想象
文學“新時期”的概念內涵;80年代作家構成特點。
第十七章 80年代文學概況
80年代重要文學現象。
第十八章 “歸來者”的詩
“歸來者”的詩的思想藝術特征。
第十九章 新詩潮
朦朧詩的藝術追求;新生代詩歌的反叛性。
第二十章 歷史創傷的記憶
“傷痕文學”的思想價值。
第二十一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說(一)
“尋根文學”及代表作家。
第二十二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說(二)
“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的藝術特征及其代表作家。
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小說
“女性文學”的概念內涵,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及其代表作。
第二十四章 散文
巴金的《隨想錄》的思想價值與文體特征,學者的散文隨筆的藝術風格。
第二十五章 90年代的文學狀況
90年代的文學環境與文學創作的整體特征。
第二十七章 90年代的小說
代表性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思想價值與藝術成就。
(三)外國文學史
一、古希臘羅馬文學
1、古希臘文學的人本主義精神、現世主義特點、成就突出的幾大門類;
2、荷馬史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3、古希臘神話的特點和奧林匹斯神系的主神;
4、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的創作及其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
5、羅馬文學與希臘文學的關系及其黃金時代的名家名作。
二、中世紀文學
1、教會文學的概念,英雄史詩的概念和代表作,市民文學的特點和代表作;
2、騎士文學的概念、類型、思想藝術特征、意義影響、代表作;
3、但丁的地位、創作概況,在文學史、思想文化史上承前啟后的意義影響;
4、《神曲》的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的二重性。
三、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1、人文主義思想要點,人文主義文學特征;
2、大學才子派、流浪漢小說、七星詩社等名詞概念;
3、彼得拉克、薄伽丘的創作,《十日談》的思想藝術特點及其意義、影響;
4、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堂吉訶德形象的二重性;
5、拉伯雷《巨人傳》的思想主題、藝術特色;
6、莎士比亞戲劇創作三個時期的概況,莎士比亞在歐美文學、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影響,莎士比亞化、福斯泰夫式背景等名詞概念;
7、莎士比亞歷史劇、喜劇、傳奇劇的思想藝術特點、代表作概況;
8、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的思想藝術特點、主人公形象。
四、17世紀文學
1、巴羅克文學的特點及作家作品;
2、英國清教徒文學的背景、思想內容、藝術特征,代表作家作品;
3、古典主義、三一律等名詞概念;
4、古典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及產生背景、發源地、中心、創作代表、理論代表;
5、古典主義文學的兩大悲劇家及其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
6、古典主義喜劇家莫里哀的創作概況、思想藝術基本傾向;
7、《偽君子》、《慳吝人》的思想藝術特點、主人公形象。
五、18世紀文學
1、啟蒙思想的要點和啟蒙文學的特征;
2、英國、法國、德國啟蒙文學概況;
3、百科全書派、狂飆突進運動、魏瑪古典主義、感傷主義文學等名詞概念;
4、笛福、伏爾泰、狄德羅、盧梭、席勒的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主人公形象;
5、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思想藝術特點、主人公形象、意義影響;
6、歌德《浮士德》的思想內容、情節主線與篇章結構、主要人物(浮士德、靡菲斯特)的特點、藝術特點、辯證意識在作品中的體現。
六、19世紀前期文學
1、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背景、基本特征,在德國、英國、法國、俄國的發展概況和代表作家;
2、耶拿派、海德爾堡派、湖畔派、拜倫式英雄、美丑對照原則等名詞概念;
3、《抒情歌謠集》中的名作及該詩集序的意義,雪萊的名作,司各特的創作成就;
4、拜倫《唐璜》的思想內容、結構特點;
5、雨果《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義特色和對照藝術的體現;《悲慘世界》《九三年》的基本內容;
6、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思想內容、結構特點;
7、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特點、發展概況、名家名作特別是霍桑、惠特曼、麥爾維爾等名家的名作。
七、19世紀中后期文學
1、19世紀中后期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2、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3、歐美主要國家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簡況;
4、自然主義、象征主義、唯美主義、梅塘之夜、威塞克斯小說、自然派、多余人、小人物、新人、心靈辯證法、托爾斯泰主義、卡拉馬佐夫性格等名詞概念;自然主義、象征主義、唯美主義文學的代表和名作;
5、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規模、特點、社會歷史內容;《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的思想藝術特點、主要人物形象;
6、托爾斯泰創作概況;《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的思想藝術特點、主要人物形象;
7、司湯達、狄更斯的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主要人物形象;
8、哈代、易卜生、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主要人物形象;
9、左拉、波德萊爾、王爾德的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
八、20 世紀歐美文學
1、20世紀歐美文學中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反傳統的現代主義(含后現代主義)文學、新興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等三大潮流的宏觀發展態勢;
2、高爾基、肖洛霍夫、勞倫斯、羅曼•羅蘭、伯爾、海明威等人的創作成就、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
3、20世紀前期的象征主義、未來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迷惘的一代和20世紀后期的垮掉的一代、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新小說、黑色幽默小說、魔幻現實主義等名詞概念;
4、艾略特、卡夫卡、奧尼爾、喬伊斯、薩特、貝克特、羅伯-格里耶、海勒、博爾赫斯、馬爾克斯等人的創作成就、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
九、亞非文學
1、希伯來人《圣經》的內容、文學價值和影響;
2、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泰戈爾的詩歌等作品的內容、思想、藝術特點;
3、日本的紫式部、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村上春樹等作家和代表作品;
4、阿拉伯人的《一千零一夜》、紀伯倫的代表作品。
4、考試科目:文學理論基礎 科目代碼: 802
(文學及文獻學方向)
一、考試目的和要求
通過《文學理論基礎》考試選拔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文學及文獻學方向的研究生,考試內容包括大學本科“文學概論”等文藝學專業基礎課程與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材《文藝理論教程》(童慶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所含范圍,要求考生系統掌握文藝學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來分析、解決中外文學史和當代文學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二、考試基本內容
考試基本內容為各類文學原理、文學概論、文學理論等著作所集中探討的問題。包括文學的性質、文學的價值與功能、文學的理論與方法、文學活動、文學創造、文學作品、文學接受與批評等。
三、考試方式
閉卷考試,試卷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80分鐘。
四、考試題型及分值
本科目考試題型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名詞解釋題。第二類是簡答題。第三類是論述題。第四類是文學評論寫作。
名詞解釋題: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簡答題: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論述題: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文學評論寫作:根據現代詩歌或小說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評論文章,共50分。
五、考試知識點
(一)文學理論的性質和形態
1、文學理論的學科歸屬
2、文學理論的對象和任務
3、文學理論的品格
4、文學理論的基本形態
(二)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
1、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石
2、中國當代的文學理論建設
(三)文學作為活動
1、文學活動的構成
2、文學活動的發生與發展
(四)文學活動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1、文學的含義及與非文學的區別
2、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及其表現
3、文學的話語蘊藉屬性
(五)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學活動
1、高雅文藝與通俗文藝
2、繼承與創新
3、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六)文學創造
1、精神生產的特殊性
2、文學創造與其他精神生產的區別
3、文學創造的客體是特殊的社會生活
4、文學創造的主體
5、文學創造的主客體關系
(七)文學創造過程及其價值追求
1、藝術發現與創作動機
2、藝術構思及其心理機制
3、藝術真實的主要特征
4、人文關懷與歷史理性
5、怎樣理解形式美
(八)文學作品的類型和體裁
1、現實型文學、理想型文學、象征型文學
2、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
3、文學作品的基本體裁
(九)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和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
1、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
2、文學典型
3、意境
4、文學意象
(十)敘事性文學作品
1、敘事界定
2、敘述內容
3、敘述話語
(十一)抒情性作品
1、抒情界定
2、抒情性作品的構成
3、抒情方式
(十二)文學風格
1、風格的諸種觀念和思路
2、風格的定義與內涵
3、文學風格的類型與價值
4、文學風格與文化
(十三)文學消費與文學接受
1、文學消費與文學生產
2、文學傳播媒介與文學傳播方式的演進
3、文學接受的發生
4、文學接受的發展
5、文學接受的高潮
(十四)文學批評
1、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批評及其標準
2、文學批評的模式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