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中南民族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科目名稱:農業知識綜合四
科目代碼:342
使適用學科(類別)專業(領域):農業管理
···························································
一、考試性質
《農業知識綜合四》是農業碩士(農業管理領域)入學初試考試的自命題科目。主要考查學生關于農業發展與經營管理綜合知識。
二、考查目標
《農業知識綜合四》具體考察涵蓋農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管理學等課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具備較強運用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實際問題。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考查的題型及其比例
考試內容涵蓋農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管理學三門課程,各科目內容所占比重大致為50%、30%、20%。
考試題型為名詞解釋、簡答題以及論述題三種形式。
四、考查內容
(一)農業經濟學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農業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讀農業發展中出現的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并能夠跟進與理解最新的農業經濟研究進展與相關農村經濟政策。
1.農業經濟學學科特征。農業的概念、特性、地位與作用;中國農業經濟思想的產生與發展;西方農業經濟學科的產生與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科學的形成與發展(20世紀初以后);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2.農產品市場。農產品供給與需求;農產品現貨市場;農產品期貨市場;農產品國際貿易。
3.農業生產要素。土地與水資源;農業勞動力;農業技術進步;農業資金和農業信息。
4.農業微觀經濟組織。農業家庭經營;農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經營。
5.農業保護與農業發展。農業保護政策;食品質量安全;農業產業結構;傳統農業改造與農業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經濟學
1.發展中國家及其特征;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任務與特點;發展經濟學的理論起源,發展經濟學在西方興起的社會歷史背景;發展經濟學的演進;新型發展經濟學的建立;發展經濟學的性質與研究方法。
2.經濟增長與發展相關理論,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索洛增長模型,劍橋增長模型,新增長理論,經濟增長階段理論,二元經濟理論,萊賓斯坦“最小臨界努力”理論,納爾遜“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羅森斯坦-羅丹大推進理論,納克斯“貧困惡性循環”理論,平衡增長理論與不平衡增長理論,繆爾達爾“循環累積因果關系理論”,偑魯“發展極理論”,普雷維什“中心——外圍理論”,后發優勢理論,庫茲涅茨倒U型理論,增長與分配理論。
3.市場、政府與制度。市場失靈與政策失靈,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職能,尋租的實質及其治理,提升政府能力的戰略與途徑。制度構成與制度功能,交易費用理論與產權理論,制度的需求與供給分析,制度變遷的原因與類型,制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制度問題,發展中國家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4.經濟發展的限制因素與動力因素;人力資本作用與形成途徑,人口紅利說,教育深化,知識失業,人口政策,人力資本形成的戰略選擇;資本形成的來源及影響因素,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資源詛咒與環境退化問題,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可持續發展觀與科學發展觀;技術進步類型,技術擴散的溢出效應,技術轉移的方式與作用,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選擇。
5.城市化與城鄉人口流動改造傳統農業的理論,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表現形式,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方式,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效應;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城市化的動因與機制,人口流動模型:劉易斯模型,拉尼斯——費模型,喬根森模型,托達羅模型;發展中國家城市化實踐與問題;中國城市化問題,新農村建設、新型工業化與城市化戰略。
6.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問題與政策(參見有關報刊雜志文章)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經驗與教訓;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與教訓;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未來中國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與政策。
(三)管理學
1.管理者與管理工作。包括管理的概念、作用及任務;管理者的職責、技能;管理的過程、特性;管理工作面臨的環境。
2.管理決策。包括決策的含義與過程、決策的要素與類型、個體決策的基本方法、群體決策的基本方法。
3.計劃。包括計劃工作的實質和意義、計劃工作的類型、計劃工作的程序、目標的分析與制定。
4.組織。包括組織工作的基本內容和過程、職務設計與人員配備、部門劃分與整合、組織中的職權關系。
5.激勵。包括激勵理論概述、需求理論、認知過程理論、關于激勵的管理計劃。
6.領導。包括領導職能概述、領導者的權力、領導者的特征、領導者的行為。
7.控制。包括控制的意義與程序、控制的方法、戰略控制。
8.組織效能。包括組織效能概述、組織效能的標準、組織效能評價的理論角度、提高組織效能的要點。
五、參考書目
1.李秉龍、薛興利主編,《農業經濟學》(第3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張培剛、張建華編,《發展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羅珉,《現代管理學》,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