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中南民族大學 2021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
|
使用學科(類別)專業(領域):0451 教育碩士
…………………………………………………………………………………………
一、考試性質
|
《教育綜合》是中南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自命題科目,屬于教育學(一類學科)教育碩士(二類
學科)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教育學學科大
學本科階段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標準是高等學校教
育學學科優秀本科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及以上)水平,以利于高等院校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
招生質量。
|
教育碩士入學《教育綜合》考試涵蓋(普通) 教育學和教育研究方法兩門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
握上述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
解決相關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
(1)必答題為 135 分,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
(2)必選題為 15 分,考生必須在兩道試題中選取一道作答。第 I 道題考查(普通)教育學的內容,
第Ⅱ道題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內容??忌魞深}都回答,只按第 I 道題的成績計入總分。
4.試卷題型結構
|
單項選擇題 1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
辨析題 3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
簡答題(選作題)3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45 分
|
論述題(含案例分析題) 2 小題,兩題依次為 22 分、23 分,共 45 分
|
1.準確識記教育學的基礎知識。
2.正確理解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能夠運用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
|
(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二)教育學的研究任務
(三)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教育學的萌芽
|
2.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3.20 世紀以來教育學的發展
第二章 教育及其產生與發展
(一)教育的概念
|
1.“教育”定義的類型
2.教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結構與功能
1.教育的結構
|
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
|
教育是上層建筑;教育是生產力;教育具有上層建筑和生產力的雙重屬性;教育是一種綜合
|
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過程;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
(一)關于教育與社會關系的主要理論
教育獨立論;教育萬能論;人力資本論;篩選假設理論;勞動力市場理論
(二)社會因素對教育的制約性
1.生產力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
2.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3.文化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
4.科學技術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5.人口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
現代化與教育變革;全球化與教育變革;知識經濟與教育變革;信息社會與教育變革;
多元文化與教育變革。
第四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
(—)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對教育的制約
1.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
|
發展的順序性;發展的階段性;發展的差異性;發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育的制約
|
(二) 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l.關于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因素的主要觀點
單因素論與多因素論;內發論與外鑠論;內因與外因交互作用論。
2.遺傳素質及其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3.環境及其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三)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1.個體個性化與個體社會化
|
2.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及其有效發揮的條件
第五章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
|
教育目的的定義;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的關系。
2.關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論
|
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內在目的論,外在目的論;教育準備生活說,教育適
|
應生活說;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3.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
|
1949 年以來各個時期的教育目的;我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
5.全面發展教育的構成
|
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全面發展教育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
培養目標的定義;培養目標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2.我國中小學培養目標
|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學校教育制度
1.學制的概念與要素
|
5.1949 年以來我國的學制
1951 年的學制;1958 年的學制改革;改革開放以來的學制改革。
|
1.義務教育年限的延長
2.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綜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
課程的定義;課程與教學的關系。
2.課程理論及主要流派
|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社會中心課程理論;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
|
(二)課程類型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三)課程編制
|
課程目標的概念;課程目標的來源;課程目標與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的關系:布魯姆
|
課程實施的取向;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
6.課程評價
|
課程評價的含義;課程評價的模式與功能;課程評價的主要范圍。
|
政治因素;經濟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學生發展。
2.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國外的主要課程改革
3.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
教學的定義;教學與教育、智育、上課的區別與聯系。
2.教學的主要作用與任務
|
學習理論及其與教學理論的關系;教學理論與課程理論的關系;教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2.當代主要教學理論流派
|
行為主義教學理論;認知主義教學理論;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三)教學過程
|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系;掌握知識與培養思想品德的關系;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
的關系;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關系。
3.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的過程與方法;教學設計的模式。
(四)教學模式
|
教學模式的概念;教學模式的特點;教學模式的結構。
2.當代國外主要教學模式
|
程序教學模式;發現教學模式;掌握學習教學模式;暗示教學模式;范例教學模式;
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
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系統性原則;鞏固性原則;量力性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
統一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六)教學組織形式
|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演示法;練習法;參觀法:自學輔導法
(八)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
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考評。
(九)教學評價及其改革
|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知行統一;正面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發揮積極因素
|
與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照顧年齡特點與照顧個別特點相結
|
合;教育影響的一致性;教育影響的連續性。
(五)德育方法
|
說服教育;情感陶冶;實踐鍛煉;自我教育;榜樣示范;品德評價。
(六)德育途徑
|
道德認知發展模式;體諒模式;價值澄清模式;社會學習模式;集體教育模式。
第十章 教師與學生
|
6.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途徑
7.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
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學生群體的作用。
3.學生的權利和義務
|
1.師生關系的特點與類型
學生中心論;教師中心論。
2.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
良好師生關系的標準;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主要途徑與常用方法。
|
1.了解教育研究的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術語、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
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
2.具有進行教育研究選題及研究方案設計、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和
學術論文等的初步能力。
|
3.能夠運用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評論教育研究的設計、成果及典型案例。
|
價值研究與事實研究;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
1.教育研究的發展歷程
|
2.我國教育研究的現狀及問題
3.教育研究的主要發展趨勢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
(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類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義及特點
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
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類型
理論方法(歸納、演繹、類比,分類、比較、分析、綜合、概括);
實證方法(觀察、問卷、訪談、測量);
實驗研究方法(前實驗、準實驗、真實驗);
歷史研究方法(文獻法、內容分析法)。
|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選題與設計
(—)選題的主要來源
|
2.學科理論的深化、拓展或轉型中產生的問題
3.研究者個人在教育實踐中觀察與思考產生的問題
|
2.問題提出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
3.問題表述必須具體明確
|
(三)課題研究的設計
1. 教育研究假設
假設的含義與作用;假設的主要類型;假設涉及的主要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
|
變量;假設表述的規范性要求。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
選擇研究對象(抽樣);確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計劃。
(四)課題論證的基本內容
|
|
|
|
|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