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中南民族大學 2021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考研大綱
|
……………………………………………………………………………
|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是中南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
屬于教育學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入學考試科
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教育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基
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
是高等學校教育學學科優秀本科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及以上)水平,以利于
高等院校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普通教育學、普通心理學兩門教育學科基
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
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
單項選擇題: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
|
10 小題,每小題 4 分,共 40 分
8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80 分
|
分析論述題:7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140 分
|
1、系統掌握教育學原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現代教育觀念。
2、理解教學、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動的任務、過程、原則和方法。
3、能運用教育的基本理論和現代教育理念來分析和解決教育的現實問題。
|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教育學的任務是揭示教育規律,
探討教育價值觀念和教育藝術,指導教育實踐。
(二)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
教育學的萌芽、教育學的獨立、教育學的發展多樣化、教育學的理論深化等
階段有代表性、有影響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
|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有目的地培養人,是教育這一社會現象
與其他社會現象的根本區別,是教育的本質特點。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統等要素的涵義、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歷史發展
|
古代教育的特點;現代教育的特點。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
人的發展涵義;人的發展特點;人的發展的規律性。
(二)影響人的發展的基本因素
|
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環境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個體的能動性在人的
發展中的作用。
|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主要通過文化知識的傳遞來培
養人;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
|
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對教育的制約;文化對教育的制約
與影響。
|
教育的經濟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態功能。
2、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
|
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的涵義;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在當代的重要意義。
3、教育的社會功能與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三)教育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
|
教育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興國與國興科教。
|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和內容結構。
(二)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
教育目的的社會制約性;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
說。
|
培養“勞動者”或“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堅持全面發展;培養獨立個性。
2、我國教育目的的實現
|
普通中小學的性質與任務;普通中小學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智育、德育、
美育和綜合實踐活動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
教育制度的含義和特點;教育制度的歷史發展。
(二)現代學校教育制度
|
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雙軌學制;單軌學制;分支型學制;現代學校教育制
度的變革。
|
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演變;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形態;我國現行學
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
課程及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等概念;課程理論的發展;課程發展上
論爭的幾個主要問題。
|
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
|
教學的概念;教學的意義;教學的任務。
(二)教學過程
|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教學過程必須以交往為背景和手段;教學
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追尋與實現價值目標的過程。
2、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
|
傳授/接受教學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問題/探究教學學生獲取知識的基
本階段。
|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系;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智力活動與非智
力活動的關系;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的關系。
(三)教學原則
|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直觀性、啟發性、循序漸進、鞏固性、
發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的涵義和要求。
|
教學方法及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等概念;教學方法的
選擇。
|
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演示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討
論法、研究法等教學方法涵義和要求。
(五)教學組織形式
|
個別教學制;班級上課制;分組教學制。
2、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與輔助組織形式
3、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
教學評價的概念;教學評價的意義;教學評價的種類。
2、教學評價的原則與方法
3、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
|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點;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務和內容。
(二)德育過程
|
德育過程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動的道德活動過程;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
信意行的過程;德育過程是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過程。
(三)德育原則
|
理論和生活相結合、疏導、長善救失、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因材施
教、在集體中教育、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等德育原則的涵義和要求。
(四)德育途徑與方法
|
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勞動與其他社會實踐、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
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活動、心理咨詢、班主任工作等途徑。
2、德育方法
|
說服、榜樣、鍛煉、修養、陶冶、獎懲等方法的涵義和要求。
|
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與任務;班主任素質的要求。
(二)班集體的培養
|
班集體的教育功能;班集體與學生群體;集體的發展階段;培養集體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
了解和研究學生;教導學生學好功課;組織班會活動;組織課外活動、校外
活動和指導課余生活;組織學生的勞動;通過家訪建立家校聯系;協調各方面對
學生的要求;評定學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與總結。
|
教師勞動的復雜性;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專業
性。
|
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教師勞動的個人價值;正確認識和評價教師的勞動。
3、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
教師的“角色叢”;教師角色的沖突及其解決;社會變遷中教師角色發展的
|
高尚的師德;寬厚的文化素養;專門的教育素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三)教師的培養與提高
|
教師的培養和提高的緊迫性;教師個體專業性發展的過程;培養和提高教師
|
學校管理的概念;學校管理的構成要素;學校管理體制;校長負責制。
(二)學校管理的目標與過程
|
學校管理目標;學校管理過程的基本環節及其相互關系。
(三)學校管理的內容和要求
|
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總務管理。
(四)學校管理的發展趨勢
|
學校管理法治化;學校管理人性化;學校管理校本化;學校管理信息化。
|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了解當代心理學的
發展趨勢。
|
2.能夠運用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
4.格式塔心理學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義心理學 7.認知心理學
|
1.感覺記憶的含義 2.感覺記憶的信息加工 3.感覺記憶的特征
(三)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
1.長時記憶的含義
3.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與提取
(五)遺忘
|
1.思維的含義 2.思維的特征 3.思維的種類 4.思維的過程
|
1.概念的含義 2.概念的種類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的掌握
(三)推理
|
1.問題解決的含義
3.問題解決的策略
(五)創造性思維
1.創造性思維的含義
|
2.言語理解 3.句子理解
5.影響言語理解的因素
|
1. 饑餓 2. 性 3. 母性
(三)社會性動機
|
1. 成就動機 2. 親和動機 3. 權力動機
(四)動機理論
|
1. 需要層次理論 2. 歸因理論
3. 自我效能理論 4. 自我決定論
|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義
(二)人格理論
1.人格特質理論
|
|
|
|
|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