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中南民族大學 2021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考研大綱
科目名稱:民族學理論與方法
|
使用學科(類別)專業(領域):民族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
與政策、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民族藝術
………………………………………………………………………
一、考試性質
|
民族學理論與方法是為中南民族大學招收民族學專業碩士研究
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
效地測試考生所掌握的民族學人類學本科階段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
理論,評價的標準是高等院校民族學人類學專業優秀本科生所能達到
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學校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
生質量。
|
全日制攻讀民族學專業學位入學考試“民族學理論與方法”考試,
包括民族學人類學理論、田野調查理論與方法論兩門基礎課程和各人
類學分支學科的內容。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于民族學人類學基本概
念、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要求考生系統掌握
民族學人類學的基本特點、概念、理論、研究方法和原則,并具備能
從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的視角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描述、說明、分
析社會文化現象的能力。
|
1.本試卷滿分為( 150)分,考試時間為( 3 )小時
2.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
|
名詞解釋題:6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30 分
|
3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60 分
2 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 60 分
|
第一部分:民族學人類學的理論脈絡
一、古典進化論學派
|
(一)古典進化學派產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概念
1.古典進化學派產生的時代背景和學術背景
2.人類思維同一性
|
8.古典進化論學派對母權制、內婚制、外婚制、父權制、圖騰制
|
(二)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1.愛德華·伯內特·泰勒
2.路易斯·亨利·摩爾根
3.詹姆斯·喬治·弗雷澤
(三)歷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1.古典進化論學派的學術貢獻
2.古典進化論學派的歷史局限性
二、傳播論學派
|
(一)文化傳播論的主要理論和概念
1.文化的產生與傳播
|
(二)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1.弗里德里希·拉策爾
2.萊奧·弗羅貝紐斯
|
6.埃里奧特·史密斯和威廉·詹姆斯·佩里
(三)傳播論的歷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三、歷史特殊論學派
|
(一)歷史特殊論學派主要理論和概念
1.對古典進化論和傳播論的批判
2.構建人類文化和文明史
3.歷史的方法
|
2.阿爾弗雷德·路易斯·克魯伯
3.羅伯特·哈里·羅維
|
2.機械的組合與有機的組合
3.集體意識、社會事實、互滲律等
(二)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
2.馬歇爾·莫斯的交換理論
3.呂西安·列維·布呂爾原始思維理論
4.羅伯特·赫爾茲象征人類學研究
5.阿諾德·范·蓋內普 “通過禮儀”
(三)三 歷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五、英國功能主義學派
|
(一)英國功能主義學派主要理論和概念
1.功能主義對文化的定義及文化功能理論
2.功能主義學派對圖騰崇拜、巫術、宗教的研究
3.結構——功能主義概念、理論以及方法論
(二)第二節 代表人物及其理論和研究方法
1.阿爾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
2.布羅尼斯勞·馬凌諾夫斯基
3.埃文思-普里查得
|
3.文化的差異與基本人格的差異
4.育兒方式與文化
|
(二)代表人物及其理論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2.阿伯蘭·卡迪納
|
3.路絲· 富爾頓·本尼迪克特
4.瑪格麗特·米德
|
8.喬治·彼得·默多克
(三)歷史貢獻及其批判
七、新進化論學派
|
(一)新進化論學派主要理論
1.普遍進化論與多線進化論
2.社會文化整合
|
3.文化生態學、一般進化、特殊進化
4.文化唯物主義
|
5.主位方法與客位方法
(二)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1.萊斯利·阿爾文·懷特
2.朱利安·海內斯·斯圖爾德
3.艾爾門· 羅杰斯· 塞維斯與馬歇爾. 薩林斯
4.馬爾文·哈里斯
|
5.歷史貢獻及其局限性
6.新進化論學派的歷史進步性
7.新進化論學派的歷史局限性
八、結構主義人類學
|
(一)結構主義的思想來源、基本內涵和特征
1.列維·斯特勞斯及其理論來源
2.結構的概念和結構主義方法
3.結構主義與結構功能學派
4.結構人類學的貢獻與意義
(二)親屬關系的基本結構
1.親屬稱謂
|
(四)荷蘭結構主義研究
1.德·榮格的二元性研究
2.尼達姆的結構與感情
|
3.范·巴爾的女性與互惠性
(五)結構主義的學術貢獻與局限性
1.結構主義的學術貢獻
|
(一)心理學、符號學、結構主義與象征
1.弗洛伊德與夢的解釋
|
1.瑪麗·道格拉斯的日常儀式象征研究
2.維克多·特納的儀式象征理論
(三)象征的研究方法和內容
1.儀式過程研究,閾限與交融理論
2.劇場與隱喻
|
3.象征與親屬制度、社會組織
4.象征與儀式、神話
|
(一)“解釋”的人類學
1.解釋人類學的理論淵源
2.克里福德·吉爾茲及其學術發展
3.宗教象征體系的符號意義
(二)解釋與深描
|
2.解釋人類學對當代人類學研究的影響
十一、實踐理論
|
(一) 布迪厄的實踐理論及場域、慣習概念
(二) 馬歇爾·薩林斯對功利主義實踐理性的批判
(三) 人類學的責任與反思
|
十二、馬克思主義民族學
(一)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發展
1.蘇維埃民族學的特點與貢獻
2.中國民族學的建立與發展
(二)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幾個主要學派
1.結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點
2.政治經濟學派及其民族志
十三、后現代理論
|
(一)后現代理論的社會思想和哲學背景
1.社會背景
|
2.認知與符號意義、結構、行動
3.認知人類學的啟示
|
1.后現代、后殖民、后結構主義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2.行動主體
|
5.理論范式多元化與人類學重構
十四、社會性別理論
|
(一)社會性別理論基本概念
1.女權主義運動及女性主義理論思潮
2.生物性別與社會性別
|
(二) 婦女與社會性別研究的發展歷程
十五、民族學人類學中國化的理論探索
(一)民族學人類學中國化實踐
(二)民族學人類學中國化的理論及學科特點
第二部分 民族學研究方法
一、民族學人類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
1.民族學人類學的內涵與本質
2.民族學人類學的研究領域及研究對象
3.價值中立問題
|
(三)多點調查與“多聲道”
(四)跨文化研究方法、文化再現
(五)田野道德和倫理
|
(一)歷史學與民族學的關系
1.研究對象與范圍的異同
2.初民社會與現代社會
|
(二)如何解釋人類社會
1.不同學植就是不同的角度
2.中國民族學界重視歷史
(三)什么是歷史民族學
(四)歷史文獻的范圍與種類
1.史書類
|
(五)歷史文獻的搜集與整理、考釋分析與使用
四、民族學中的跨學科綜合研究法
(一)體質人類學對民族學研究的作用
(二)民族學與語言學
|
1.民族學視野下的語言現象
2.民族學視野下的語言學
3.語言、文化與世界
|
(三)考古學方法在民族學中的應用
(四)社會學方法對民族學的意義
(五)數理統計方法在民族學中的運用
(六)跨文化比較研究
|
(一)民族志的特征與類型
1.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及其發展
2.作為方法論的民族志
|
3.民族志寫作及其發展變化
六、民族學的影視表現與研究
(一)影視民族學
|
宋蜀華、白振聲:《民族學理論與方法》,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
莊孔韶:《人類學通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黃淑娉,龔佩華:《文化人類學理論方法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