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使用學科(類別)專業(領域):教育經濟與管理
………………………………………………………………………
一、考試性質
|
《教育經濟學》是中南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屬于公共
管理學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入學考試科目,
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公共管理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基
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
是高等學校公共管理學學科優秀本科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及以上)水平,以
利于高等院校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
教育經濟學考試涵蓋教育經濟學課程的全部內容。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教
育經濟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
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
(1)必答題為 120 分,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教育經濟學基礎知識 約 90 分
教育經濟學知識應用 約 30 分
|
(2)必選題為 30 分,考生必須在兩道試題中選取一道作答。第 I 道題考查
教育政策熱點和焦點問題的內容,第Ⅱ道題考查區域教育實際案例研究的內容。
考生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 I 道題的成績計入總分。
4、試卷題型結構
|
共 5 個,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
共 4 個,每小題 10 分,共 40 分
共 2 個,每小題 30 分,共 60 分
共 2 個,每小題 30 分,共 30 分
|
1.準確識記教育經濟學的基礎知識。
2.正確理解教育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能夠運用教育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分析相關實踐問題。
|
第一章 教育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早期的教育經濟思想
1. 教育經濟思想的萌芽
|
2. 古典經濟學家的教育經濟思想
3. 庸俗經濟學家的教育經濟思想
4. 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經濟思想
(二)教育經濟學的形成
|
2. 教育經濟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三)教育經濟學的發展
1. 70 年代的發展
|
第二章 教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教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內容
1. 研究對象
|
(二) 教育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 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產生
2. 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3. 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4. 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聽方法
5. 我國教育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章 教育與經濟發展
|
(一)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1. 經濟增長與經濟的發展
2. 經濟發展的實質和特征
3. 經濟發展的目的
|
(二)經濟對教育的決定作用
1. 經濟是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
2. 經濟決定教育的規模、結構與速度
3. 經濟決定教育制度與體制
4. 經濟最終決定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三) 教育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1. 教育對勞動生產率的作用
|
(四) 教育與經濟關系的中介
1. 教育的基本經濟功能是培養勞動力
2. 教育是培養勞動力的基本途徑
第四章 教育與人力資本形成
|
(一)人力資本及其在經濟增長與發展中的作用
1. 現代經濟增長
|
2. 人力資本及其在經濟增長與發展中的作用
(二)人力資本理論評說
|
1. 人力資本理論的理論基礎與經濟基礎
2. 人力資本理論的主要貢獻
3. 人力資本理論的局限性
|
(三)教育在人力資本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1. 教育是培養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最重要手段
2. 教育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質的最重要途徑
3. 教育對人的身心健康也有著極大的影響
(四) 我國人力資本發展的若干問題與對策思路
第五章 教育供給與需求
|
1. 教育供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2. 教育需求及其來源分析
|
3. 教育供求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四) 教育供求的矛盾——運動及其調節
1. 教育供求矛盾
|
(一) 就業問題存在的客觀必然性
1. 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必然排斥勞動力,客觀上形
成就業問題
|
2.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社會分工不斷變化,由此
必然引起產業結構不斷調整
|
3.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機制發生作用也使就業問題成為必然
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問題
|
(二) 教育在解決就業問題中的作用
1. 教育在解決一般性就業問題中的作用
2. 教育在解決勞動力結構性就業問題中的作用
3. 教育在解決個人職業選擇性就業問題中的作用
(三) 我國教育結構的改革和發展
1. 要建立起與多種經濟體制相適當的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
2. 要建立起適應第 3 產業發展需要的教育結構
3. 要建立適應知識經濟發展需要的課程、專業和學科結構
4. 要注意培養適應發展外向型經濟所需的人才
第七章 教育投資的負擔
|
3. 正確認識教育投資性質和特點的意義
(二)教育投資的合理負擔與補償
1. 實行教育投資合理負擔與補償的理論依據
2. 實行教育投資合理負擔與補償的客觀必然性
3. 實行教育投資合理負擔與補償的現實可能性
(三) 我國教育投資負擔與補償模式的構建
1. 義務教育投資合理負擔與補償的模式
2. 高級中等教育投資負擔與補償的模式
3. 高等教育投資負擔與補償的模式
第八章 教育投資的合理比例
|
1. 確定教育投資外部比例的必要性
2. 決定和影響教育投資外部比例的因素
3. 我國教育投資外部比例分析
|
4. 判斷和檢驗教育投資外部比例是否合理的標準
(二) 教育投資的內部比例
1. 教育投資的分配結構
|
3. 我國教育投資分配與使用的實證分析
4. 關于合理調整我國教育投資分配政策的思路
第九章 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
1. 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定義
2. 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意義
|
(二) 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考核與評估
1. 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單項考核與評估
2. 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綜合考核與評估
(三) 教育資源的浪費
|
2. 學校教育與實際工作相脫離
3. 學校教育與實際生活相脫離
|
(四)提高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途徑
1. 確立合理的教育發展目標
2. 學校規模適度
|
4. 改革現行的教育管理體制
5. 實現教育產權社會化
第十章 教育成本與效益
(一)教育成本概述
|
3. 教育成本預測與計劃
4. 教育成本控制
(二) 教育效益分析
|
1. 教育的經濟效益與非經濟效益
2. 教育的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
3. 教育的貨幣效益與非貨幣效益
4. 教育的私人效益與社會效益
(三) 教育效益的計量
|
1. 教育私人經濟效益的計量
2. 教育社會經濟效益的計量
(四)關于探討我國教育經濟效益計量方法的思考
第十一章 教師的勞動與報酬
(一) 教師勞動的性質與特點
1. 教師勞動的對象和性質
2. 教師勞動的特點
|
(三)確定教師勞動報酬的理論依據和原則
1. 確定教師勞動報酬的理論依據
2. 新中國教師勞動工資制度的形成
3. 確定教師勞動工資原則
(四)我國現行的教師工資標準
1. 教師專業技術職務工資
2. 津貼
|
(五)改善和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
第十二章 學生資助制度
|
(一) 學生資助的涵義、來源及其作用
1. 學生資助的涵義
2. 學生資助經費的來源
|
(二) 學生資助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1. 國外學生資助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2. 我國學生資助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三)我國學生資助制度分析
|
1. 人民助學金資制度分析
2. 人民助學金與人民獎學金制度分析
3. 獎學金與學生貸款制度分析
|
(四)進一步完善我國學生資助制度的對策思路
1. 堅持效率與公平相統 1 的原則
|
2. 建立以學生貸款為主,以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儉學和學雜費減免為輔的學
生資助制度
|
3. 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多渠道籌措經費,促使資助主體多元化
4. 加強法制建設,使學生資助活動走上法制化軌道
|
1.范先佐.教育經濟學新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年
|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