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綜合由生物化學和遺傳學兩部分構成。
(一)生物化學部分
1.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蛋白質的定義,蛋白質的組成,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肽鍵、肽、蛋白質一、二、三、四級結構、亞基、結構域,蛋白質的性質,蛋白質變性。
2.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RNA與DNA的差別,DNA的結構與功能,RNA的種類與功能,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質,DNA的變性、復性與分子雜交,核酸酶。
3.酶:
酶與生物催化劑,酶的分子組成,酶的活性中心,酶促反應的特點,酶動力學和影響因素,酶的調節,同功酶。
4.糖代謝:
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糖原的合成與分解,糖異生,血糖及其調節。
5.脂類代謝:
脂類和分類,脂類的生理功能,不飽和脂酸,脂類的消化與吸收,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謝,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酮體的代謝,脂酸的合成代謝,膽固醇代謝,血漿脂蛋白代謝。
6.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的概念和方式,呼吸鏈,氧化磷酸化,高能化合物,通過線粒體內膜的物質轉運。
7.氨基酸代謝:
蛋白質的營養作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與腐敗,氨基酸的一般代謝,氨的代謝,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一碳單位代謝,含硫氨基酸的代謝,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謝。
8. DNA的生物合成:
基因,中心法則,復制的基本規律,DNA復制的酶學和拓撲學變化,DNA生物合成過程,逆轉錄和其他復制方式,DNA的損傷(突變)與修復。
9.RNA的生物合成:
轉錄,復制與轉錄的異同點,轉錄模板,RNA聚合酶,模板與酶的辨認結合,轉錄過程,真核生物的轉錄后修飾。
10.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遺傳密碼,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
(二)遺傳學部分
1、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理解細胞分裂的意義,掌握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異同,了解染色體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的行為,掌握染色體學說的主要內容。 2、經典遺傳學 理解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伴性遺傳的規律,熟練運用基因的連鎖與交換定律進行重組頻率的計算,掌握三點測交法對基因定位。熟練掌握系譜的遺傳分析方法,了解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幾種類型,理解劑量補償效應的概念,掌握基因型,表現型,外顯率,表現度概念。了解基因突變互作類型及分子基礎。 3、基因的結構與功能 了解基因概念的發展,掌握基因的類型,理解基因與DNA的關系。掌握基因組結構特點和功能的對應關系。理解等位基因的實質。掌握用重組測驗確定突變的空間位置關系,及用互補測驗確定突基因功能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缺失作圖的原理和方法。 4、遺傳分析 掌握基因突變類型及其分子基礎。理解互補檢測的機制和作用。了解真、原核生物基因組序列的類型和各自的特點。 掌握真核生物基因的包裝模型。理解基因家族的概念和功能,了解常見的基因家族。 了解基因的丟失,擴增,重排的意義。 理解遺傳標記的特點及應用。 5、遺傳重組 掌握同源重組,位點專一重組的特點。掌握轉座子的結構特點,轉座模型,理解轉座的遺傳效應,了解生物中常見的轉座示例。
6、基因表達和調控 了解轉錄起始、終止的結構特點和作用機理。了解RNA加工的過程及意義。 了解乳糖操縱子的調控模型。了解DNA重排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掌握反義RNA的概念,作用及工作機制。了解蛋白質修飾,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與基因活化調節的關系。掌握真核生物順式、反式作用元件的類型和功能。了解RNA前體加工的類型、意義,掌握RNA編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mRNA的結構特點和作用,了解翻譯起始因子與蛋白質合成起始反應的調控。 7、遺傳物質的改變 掌握突變的概念、突變類型及其分子基礎。了解果蠅唾腺染色體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掌握染色體缺失、重復、倒位、易位的特點,發生的機制和遺傳效應。 掌握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基本類型,形成原因和遺傳效應。 了解染色體變異在進化中的意義。 了解自發突變,誘發突變的分子機制。 熟悉光復活,切除修復,重組修復,SOS修復的分子模型。 8、數量性狀的遺傳分析 掌握數量性狀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多基因學說的內容和多基因效應。理解遺傳率的概念,掌握遺傳率的計算方法。了解近交的概念,掌握近交系數的計算方法,理解雜交優勢的內涵。 9、遺傳與進化 理解孟德爾群體和基因庫的概念,掌握等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計算方法,了解突變和選擇對基因頻率的影響。了解Hardy-Weinberg定律的內容、平衡群體的基本特征、影響Hardy-Weinberg平衡的因素。了解遺傳漂變的概念。了解物種形成的過程和方式。了解新基因獲得的方式、基因組進化的方式。了解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的內容。
主要參考書:
1.《生物化學》(上、下冊)(第4版), 朱圣庚、徐長法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2.《遺傳學》(上、下冊)(第3版),劉祖洞,喬守怡,吳燕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