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二、性質命題及其直接推理 (一)性質命題的類型 性質命題是斷定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性質命題也叫直言命題或直言判斷,可分為六種基本類型: (1)全稱肯定判斷。其邏輯形式是"所有S都是P"。 例如:所有的金屬都是導體。 (2)全稱否定判斷。其邏輯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學。 (3)特稱肯定判斷。其邏輯形式是"有S是P" 例如:有的金屬是液態。 (4)特稱否定判斷。其邏輯形式是"有S不是P" 例如:有的戰爭不是正義戰爭。 (5)單稱肯定判斷。其邏輯形式是"某個S是P"。 例如: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6)單稱否定判斷。其邏輯形式是"某個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警察 由于單稱判斷對反映某一單獨對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斷定,從邏輯性質上說,單稱判斷可以看作是全稱判斷。這樣,性質命題就可以歸結為以下四種基本形式: (1)全稱肯定判斷,簡稱為"A"判斷,可寫為"SAP" (2)全稱否定判斷,簡稱為"E"判斷,可寫為"SEP" (3)特稱肯定判斷,簡稱為"I"判斷,可寫為"SIP" (4)特稱否定判斷,簡稱為"O"判斷,可寫為"SOP" 日常語言中的直言判斷在表達上是不規范的,在邏輯分析中應先整理成規范形式。例如,"凡人皆有死",應整理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這是A判斷;"有人不自私",應整理成"有的人不是自私的",是O判斷。 (二)對當關系 從概念的外延間的關系來說,判斷主項"S"的外延與謂項"P"的外延之間的關系,共存在五種:全同關系、被包含關系、包含關系、交叉關系和全異關系。把各種性質判斷的真假情況歸納起來,可列表如下: 根據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具有同一素材的A、E、I、O四種判斷之間的真假關系。所謂同一素材的判斷,就是指具有相同主項和謂項的判斷。這里所說的真假,并不是各種判斷內容的真假,而是同一素材的A、E、I、O四種判斷之間的一種相互制約關系。對當關系就是指具有相同素材的性質命題間的真假關系。性質命題的對當關系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矛盾關系。這是A和O、E和I之間存在的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關系。例如: A:所有事物都是運動的(真) O:有些事物不是運動的(假) O:有些工商干部不是大學畢業生(真) A:所有的工商干部都是大學畢業生(假) I:有些物體是固體(真) E:所有物體都不是固體(假) E:語言都不是上層建筑(真) I:有些語言是上層建筑(假) (2)差等關系(又稱從屬關系)。這是A和I、E和O之間的關系。如果全稱判斷真,則特稱判斷真;如果特稱判斷假,則全稱判斷假;如果全稱判斷假,則特稱判斷真假不定;如果特稱判斷真,則全稱判斷真假不定。例如: 已知A:所有事物都是運動的(真)則I:有些事物是運動的(真) 已知I:有的單位參加了義務獻血。(假)則A:所有的單位都參加了義務獻血(假) 已知A:我班同學都學過日語(假)則I:我班有些同學學過日語(真假不定) 已知I:我班有些同學學過日語(真)則A:我班同學都學過日語(真假不定) 類似地,可舉例說明E和O判斷之間的差等關系。 (3)反對關系。這是A和E之間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關系。 在A、E兩個判斷中,如果我們知道其中一個是真的,就可推知另一個是假的。例如: 已知A:所有事物都是運動的(真)則E:所有事物都不是運動的(假) 已知E:所有的科學家都不是思想懶漢(真)則A:所有的科學家都是思想懶漢(假) 如果我們知道其中一個是假的,那么另一個真假不定。例如: 已知A:我班同學都學過日語(假)則E:我班同學都沒學過日語(真假不定) (4)下反對關系。這是I和O之間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的關系。 在I、O兩個判斷中,如果我們知道其中一個是假的,那就可以斷定另一個是真的。例如: 已知I:有些民主人士是共產黨員(假)則O:有些民主人士不是共產黨員(真) 已知O:有些事物不是運動的(假)則I:有些事物是運動的(真) 如果我們知道其中一個是真的,那么另一個真假不定。例如: 已知I:我班有些同學學過日語(真)則O:我班有些同學沒學過日語(真假不定) 為了便于記憶,邏輯學中把A、E、I、O四種判斷之間的關系用下列"邏輯方陣"來表示: 一般把單稱命題作為全稱命題的特例來處理。但是,在考慮對當關系(即真假關系)時,單稱命題不能作為全稱命題的特例。如果涉及有同一素材的單稱命題,那么以上所述的對當關系要稍加擴展:單稱肯定命題和單稱否定命題是矛盾關系;全稱命題與同質的單稱命題是差等關系;單稱命題與同質的特稱命題也是差等關系。把單稱命題考慮其中,所有對當關系可用下圖來表示: 雖然MBA邏輯考試并不考邏輯學的專門知識,但對當關系以及復合命題的推理這兩個知識點在考試中還是能直接用到,如果能熟練掌握這兩個知識點,對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正確性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所有的三星級飯店都搜查過了,沒有發現犯罪嫌疑人的蹤跡。 如果上述斷定為真,則在下面四個斷定中: ?、?沒有三星級飯店被搜查過。 ?、?有的三星級飯店被搜查過。 ?、?有的三星級飯店沒有被搜查過。 ?、?犯罪嫌疑人躲藏的三星級飯店已被搜查過。 可確定為假的是: A.僅Ⅰ和Ⅱ。 B.僅Ⅰ和Ⅲ。 C.僅Ⅱ和Ⅲ。 D.僅Ⅰ、Ⅲ和Ⅳ。 E.Ⅰ、Ⅱ、Ⅲ和Ⅳ。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B。 如果"所有的三星級飯店都搜查過了"為真,即A判斷為真,則根據對當關系知I判斷為真,E判斷與O判斷均為假。 即可推知:"沒有三星級飯店被搜查過"為假;"有的三星級飯店被搜查過"為真;"有的三星級飯店沒有被搜查過"為假。至于"犯罪嫌疑人躲藏的三星級飯店已被搜查過"無法確定真假,事實上,如果犯罪嫌疑人確實躲藏在某個三星級飯店,則該命題是真的,否則,該命題就是假的。 -學院路街道發現有保姆未辦暫住證。 如果上述斷定為真,則以下哪項不能確定真假? ?、駥W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未辦暫住證。 ?、驅W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辦了暫住證。 ?、髮W院路街道有保姆辦了暫住證。 ?、魧W院路街道的保姆陳秀英辦了暫住證。 A.Ⅰ、Ⅱ、Ⅲ和ⅣB.僅Ⅰ、Ⅲ和Ⅳ C.僅ⅠD.僅Ⅰ和Ⅳ E.僅Ⅳ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是B。 題干是O判斷,選項I是E判斷,Ⅱ是A判斷,Ⅲ是Ⅰ判斷,Ⅳ是單稱肯定判斷。根據對當關系,由O判斷真,在各選項中只能推出A判斷假,其余都真假不定。 -在某次稅務檢查后,四個工商管理人員有如下結論: 甲:所有個體戶都沒納稅。 乙:服裝個體戶陳老板納了稅。 丙:個體戶不都沒納稅。 ?。河械膫€體戶沒納稅。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斷定屬實,則以下哪項是真的? A.甲斷定屬實,陳老板沒有納稅。 B.丙斷定屬實,陳老板納了稅。 C.丙斷定屬實,但陳老板沒納稅。 D.丁斷定屬實,陳老板未納稅。 E.丁斷定屬實,但陳老板納了稅。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是C。 甲、丙和丁的斷定分別是E、I和O判斷(注意:不都沒納稅=有的納了稅)。乙的斷定是單稱肯定判斷。甲和丙的斷定互相矛盾,不能同假,必有一屬實;又由條件,只有一人屬實,所以乙和丁的斷定失實,即事實上陳老板沒納稅,并且由O假(丁斷定失實)可推出A真,又由A真可推出I真,即丙的斷定屬實。 (三)關于周延性 為了更好地把握性質命題(直言命題)的邏輯特點,有必要講述一下周延性問題。 性質命題中的詞項是指直言命題的主項和謂項。在性質命題中,如果斷定了一個詞項的全部外延,則稱它是周延的,否則就是不周延的。因此,只有在性質命題中出現的詞項,才有周延與否的問題;并且,詞項是否周延,只取決于某個性質命題對其外延的斷定,也就是取決于該命題本身的形式。關于詞項周延性,有如下結論: (1)全稱命題的主項都是周延的。 (2)特稱命題的主項都是不周延的。 (3)肯定命題的謂項都是不周延的。 (4)否定命題的謂項都是周延的。 把這四條結論應用于A、E、I、O四種命題之上,得到下表: 周延問題在處理整個性質命題推理時是非常重要的。演繹推理是一種必然性推理,它的結論是從前提中抽引出來的,因而結論所斷定的不能超出前提所斷定的。這一點在性質命題推理中的表現,就是要求"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否則推理的有效性就得不到保證,會犯各種邏輯錯誤。 選自周建武、劉新軍編著的《MBA聯考300分奇跡--邏輯分冊》(第4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