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004年的政治理論試題進行解析,不妨從內容和題型這兩個參照系入手。其一,就所考察的內容而言,我覺得其總體特點可概括為三個字:新、活、細。所謂“新”,具體有兩層含義:首先是考題的新聞性、時效性比較強,相當多的考題與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緊密相扣。比如抗擊“非典”的斗爭、胡錦濤反復提倡的毛澤東的“三個務必”的思想以及“三農”問題等等,都出現在今年的考題中。二是考綱中新增加、新修訂或新變動的知積點,考得比較多。例如全面進入教材的16大精神,考得比較多,至少有四道題與它直接相關;又如“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中新修訂的“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這一考點,作為10分的大題也考了;還有從《鄧小平理論》調整到《政治經濟學》中“整頓、規范市場秩序”也以辨析題的面貌出現在卷子中。
所謂“活”,是指題目的命制比較靈活,機械的、死記硬背的題目越來越少。例如單項選擇題第12題,要考察社會主義時期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該題目設計為:“某員工在外資企業工作,年薪5萬元;利用業余時間在民營企業兼職,年薪2萬元;購買股票分得的紅利2萬元;出租住房收入2萬元;轉讓一項技術收入1萬元。該員工一年的勞動收入為: A)l2萬元 ;B)9萬元;C)8萬元; D)7萬元”。分值僅1分。以考記憶力為主的單項選擇題尚且如此,其它的題型的靈活度更甚。所謂“細”,是指考察的內容很具體,考了一些從理論邏輯上講不很重要、相對具體和枝節性的問題。例如第7題:毛澤東首次明確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科學概念的著作是:A)《(共產黨人)發刊詞》; B)《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C)《新民主主義論》; D)《論聯合政府》。又如第36題的第二問: 對比表中農業勞動力占總就業比重的數字,你認為應采取哪些措施來降低農業勞動力的比重?
其二,從題型的角度看,可以說是三難一易,即三類題的難度有所增強,一類題目的難度相對降低。單項選擇題的難度增強了,具體表現是理解型的題目從去年的l道增加到今年的3道。辨析題首次出現了“漫畫題”即第31題,這種辨析題向分析題方向轉化的傾向,使提問更加含蓄,令不少考生不知所問,無從作答。分析題的命制更加含蓄、考察的知識點更加廣泛。比如第37題的第一道,去年是單材料、單考點,今年則是雙材料、多考點。以美國的霸權主義有新的表現為基本指向,輻射了聯合國的地位以及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政策的特點等,考察的面更廣了。相對而言,不定項選擇題的難度比去年有所降低。癥結在于去年不定項選擇題中政治經濟學考了四道,都是理解型的,答起來比較費力。而今年不定項選擇題中只考了兩道政治經濟學的內容,空出的位置考了毛概、鄧論。由于學科特點的框定,這些題基本上屬于記憶型的,故而做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另外,“形勢與政策”部分的命題有進一步理論化的傾向,這一點值得注意。也就是說在考客觀事實即“是什么”的同時,也開始考“為什么”。比如第28題: “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實施進程困難重重,主要原因有:A)以色列右翼勢力的阻攔; B)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的干擾;C)美國偏袒以色列; D)伊拉克戰爭的爆發;E)俄羅斯對“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持反對態度。這種變化我認為是與研究生政治理論考試的性質和特點是吻合的,值得肯定。當然,今年的"形勢與政策"部分出現了一道超出考綱范圍的題即第13題,這不能不說是美中不足的事情。
在解析2004年考題的基礎上,我們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2005年的政治理論考試呢?要做的事情當然是很多的。就眼下而言,我認為比較要緊的,是把握好這么幾個要害。
第一,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對政治理論考試一定要高度重視。從事考研輔導以來,我老聽說這樣一種說法:政治理論很容易的,隨便應付一下就通過了。這種思想不破除,考研肯定沒指望。大家知道,政治理論是國家組織的兩門統一考試之一,它的成績不過線,一票否決,其他成績再好也無用。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權威抽樣統計數字,2001年政治理論文科的平均分是58分,理科是59分;2002年文科是57分,理科是54分;2003年文理科合卷,用同一試題,平均分是53分。以上數字透露出兩個信息:其一,近年來政治理論考試的平均分始終在通常的及格線即60分之下;其二,具體的分數逐年走低。2004年的成績還沒出來,根據了解到的情況我推斷,今年的平均分可能會再創新低。客觀事實在那擺著,重視尚且不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倘若連重視都沒有,考研基本上就不必參加了。
第二,采取科學的行動戰略。這當中最關鍵的,就是一定要早動手,先下手為強。去年都過國慶了,有同學還問:我現在開始動手復習政治是不是太早了?我回答說:趕快行動,亡羊補牢。他又問:如果現在就背,會不會到考試時又忘了。我說:有兩件事情你沒有搞清楚,一是人腦和電腦的區別。電腦想錄入就錄入,說刪除就刪除。人腦不同,"錄入"點東西不容易,不是想背就能馬上背住的。政治理論五門課,內容那么多,概念那么拗口,關系那么復雜,還那么枯燥,即便是生吞活剝地灌輸,也需要很多時間。二是考研的政治理論不光是考記憶力,考背功,還要考理解,要考運用理論知識、理論方法分析、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 這些甚至更重要。強調能力的考察是考研政治理論區別于其他考試的最重要的地方。近年來,該特點體現得越來越明顯。大家知道,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決不是臨時抱佛腳就能解決的,只能憑借日積月累、天長日久的持續努力。所以,一定要早動手:是否參加考研要早決策;決定參加就要早投入復習。
第三,進行扎實而妥當的具體操作。這里面涉及到許多瑣碎但現實的問題,如時間的安排、教材的使用和輔導班的選擇等。每個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摸索、總結、選擇不同的方案,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的模式。我的建議是,同學們的政治理論復習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時段。第一段是新考綱出來之前的預習階段。從以往的情況看,新的考試大綱一般在5月底、6月初公布,這之前的100天不能荒廢。有兩件事情是可以做的:如果學校還在安排上政治理論課的,則要認真上好,既不要逃課,也不要課上睡覺;如果需要自學,則最好采用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審定的"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兩課教材"(注意,要用2004年下半年按照新大綱編寫的),比較正規、權威。針對同學們反映的"兩課"教材的內容過多、并且一些內容和提法與考研考綱有出入的情況,綜合二者,我們編了一本小冊子 《政治基礎知識點280項與真題解析》(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編寫者包仁等),將政治理論中最基本的、無論考綱如何修改都不會變動的內容匯集起來,希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第二段是全面的正面復習階段。這個階段的時間最長,最艱苦也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可選擇的教材很多,但它們的質量良莠不齊,建議同學們使用前詢問一下往年考研的學長,以免誤入歧途。有一本書我建議一定要看,就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理論考試分析》,這本書不僅包括了基本的知識點,而且還有對上一年考題的分析、總結,包含著有很重要的信息。
在這一過程中,我建議同學們做好兩件事。其一,抓好點。"點"是指基本概念。政治理論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疇,是最基本的東西,象英語中的單詞一樣。對它們必須準確記憶,透徹理解。倘若概念不懂、范疇不清,那其他的事情都將無從談。 其二,顧好面,即:應當全面復習,不能有遺漏。從學科構成本身的邏輯上講,不同的概念、原理之間的確存在輕重主次之分,所以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妨把它們區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但這種態度在考研中就不適用。因為凡是考綱規定的內容,都可能考。所以,從應試的角度看,什么內容重要?凡是考的,就是重要的。而什么考、什么不考,考完了才知道,故而復習必須全面。近年來考研命題的特點之一,就是比較注意各章節內容的平衡。比如政治經濟學,有資本論、帝國主義論和社會主義論構成,一般認為資本論比較重要,篇幅比較多、難度比較大,歷來考得也比較多。但2004年的情況就有了很大的變化:兩道大題 6分的辨析題和9分的分析題分別出在社會主義論和帝國主義論中,在政治經濟學全部的21分中,資本論部分才考了兩道小題 3分。這不能不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三段是最后的沖刺階段,一般是在考試前的一個半月到兩個月。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鞏固知識、理順思路、突出重點、調整狀態。鞏固知識可以采用做練習題的方式。先將近年考試的原題認真地做一遍,實況地體會考研政治的特點并檢測自己的水平;然后找一些練習題做一下。理順思路宏觀上將各學科的邏輯脈絡搞清楚,觀其大略;微觀上將相互關聯的知識點聯系起來,融會貫通。突出重點是將要害的問題,可能出大題的知識點把握好。調整狀態是指將復習的節奏掌握好,一張一馳,勞逸結合;臨考的前幾天主要以休息、娛樂為主,確??荚嚂r有飽滿的精力和清晰的頭腦。
2003年既是"押題風"甚囂塵上的一年,也是"押題神話"破滅的一年。物極必反,理所固然,我希望去年的慘痛教訓能夠成為今年的寶貴財富??陀^地講,有考試,就會有押題。關鍵是如何對待押題。我對押題的評價是三句話:它能夠錦上添花,但不能雪中送炭;對押題戰略上忽視,戰術上重視;智者利用押題,愚者依靠押題。
總之,考研的成功,只屬于智慧而勤畜的拼搏者。
徐之明: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學者型的考研輔導專家。徐教授的授課風格集深刻和生動為一體,讓同學們聽得進、記得住、搞得懂、用得上,在如坐春風般的課堂氣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收獲知識的充實。徐教授獨樹一幟的教學法,如:圖表法、口訣法等不僅對掌握特定的知識具有顯著效果,而且具有一般的方法論層面的價值和啟發。其編寫詳細講義、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課堂筆記以及使用投影儀進行政治課教學的做法,開一代風氣,為同行所跟進、效法。他所輔導的學生多次刷新當地考研政治的狀元記錄,被考生稱為"金牌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