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南開大學王新新教授簡介
姓名:王新新 |
|
職稱: 教授 職務: 電子郵箱: xxw222@sina.com 研究領域: 日本近現代文學、中日比較文學 獲獎情況:
|
學術兼職: 主持科研項目:形象學視閾下的日本現當代文學研究 1995年——1998年世川良一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大江文學研究》(已結項) 2003年——2006年參與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項目《圖們江沿岸居民生活史研究》 2006年——2010年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日本文學紀事》子課題負責人 2014年——今 主持天津市社科項目《形象學視域下的日本現當代文學》 學術成果: 專著: 1.《大江健三郎的文學世界:1957—1967》,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5月 2.《從再啟蒙到文化批評——大江早期文學論》(日語),日本東北大學出版會 2007年2月 論文: <!--[if !supportLists]-->1.<!--[endif]-->發自心底的無聲吶喊——大江健三郎《萬延元年的足球隊》淺析《日語學習與研究》1996年第2期 <!--[if !supportLists]-->2.<!--[endif]-->日中兩國借用語比較研究(日語)中國赴日留學生預備學?!度照Z教育論文集》1996年4月 <!--[if !supportLists]-->3.<!--[endif]-->論中島敦的命運觀《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優秀青年論文專集)1996年第2期 <!--[if !supportLists]-->4.<!--[endif]-->可憐身后識方干——寫于宮澤賢治百年誕辰紀念之際《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第5期 <!--[if !supportLists]-->5.<!--[endif]-->中島敦命運觀之我見《戰后50年外國語言文學回顧與展望論文集》1997年9月 <!--[if !supportLists]-->6.<!--[endif]-->日語教育中文化意義的指導——以誤用例分析為中心(日語)香港迅通出版社《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文集(7)》1998年4月 <!--[if !supportLists]-->7.<!--[endif]-->谫論中島敦對中國題材的擷取和演繹,《社會科學戰線》1999年1月第1期 <!--[if !supportLists]-->8.<!--[endif]-->日本明治前期與中國“五四”時期新文學試比 1999年第2期《東北亞論壇》(中國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9年第9期全文轉載) <!--[if !supportLists]-->9.<!--[endif]-->中島敦與日本戰時文學“藝術抵抗派”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9年第3期 <!--[if !supportLists]-->10.<!--[endif]-->撻伐邪教,探索靈魂拯救之路——大江健三郎的新作《空翻》 2000 年第4期《外國文學動態》(中國人大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11期全文轉載) <!--[if !supportLists]-->11.<!--[endif]-->直面人生不幸超越心靈煉獄——大江健三郎的《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外國文學名著賞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2月 <!--[if !supportLists]-->12.<!--[endif]-->中國之于大江健三郎——以1960年的中國訪問為中心—— 《文藝爭鳴》2001年第5期 <!--[if !supportLists]-->13.<!--[endif]-->大江健三郎與中國(日語)東京大學《比較文學·文化論集》第19期(2002年3月) <!--[if !supportLists]-->14.<!--[endif]-->從大江文學看日本戰后文學的天皇制禁忌, 《吉林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if !supportLists]-->15.<!--[endif]-->從隨筆看大江健三郎的戰爭觀 , 《東北亞論壇》2003年第1期(中國人大報刊資料復印中心《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2期載入目錄) <!--[if !supportLists]-->16.<!--[endif]-->歷史意識的追究文化批評的達成——大江健三郎《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再論《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年第1期 <!--[if !supportLists]-->17.<!--[endif]-->從戰后啟蒙到文化批評, 《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4期 <!--[if !supportLists]-->18.<!--[endif]-->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學世界,《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if !supportLists]-->19.<!--[endif]-->喚起“危險的感覺”——試析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學中戰后再啟蒙意識的端倪《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if !supportLists]-->20.<!--[endif]-->抒寫人性覺醒,表現個體獨立——試論作為啟蒙文本的《飼育》和《拔芽擊仔》《東北亞論壇》2006年第2期 <!--[if !supportLists]-->21.<!--[endif]-->中國對大江文學的接受(日語)東京大學《比較文學·文化論集》第23期(2006年3月) 22.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學的戰后再啟蒙意識——從《飼育》到《政治少年之死》《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23. 文化批評的達成——《萬延元年的足球隊》論《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24. 亞洲文學與世界文學 ,《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25. 《1Q84》中的非后現代因素——兼及村上春樹的“新的現實主義” 《東方叢刊》2010年第2期(中國人大報刊資料復印中心《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1期全文轉載) 26.當文學遭遇戰爭——對戰爭時期川端康成文學的一點考察《東疆學刊》2011年第1期 27.構建個性化文學教學體系,培養創新型專業人才《日本語言文化研究》(第九輯)學苑出版社2012年4月 28.川端康成高教版《外國文學史(東方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 29.大江健三郎高教版《外國文學史(東方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 30.講述“他者”,講給“他者”——辻井喬《桃幻記》論《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4期(中國人大報刊資料復印中心《外國文學研究》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譯文譯著: <!--[if !supportLists]-->1.<!--[endif]-->大江健三郎《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光明日報出版社1995年5月 <!--[if !supportLists]-->2.<!--[endif]-->大江健三郎《個人的體驗》,漓江出版社1997年12月 <!--[if !supportLists]-->3.<!--[endif]-->《大江健三郎自選隨筆集》,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年8月 <!--[if !supportLists]-->4.<!--[endif]-->大江健三郎《“流淚人”的榆樹》,《世界文學》2000年第3期 <!--[if !supportLists]-->5.<!--[endif]-->大江健三郎《遲到的青年》,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if !supportLists]-->6.<!--[endif]-->大江健三郎《廣島•沖繩札記》,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if !supportLists]-->7.<!--[endif]-->《大江健三郎散文集》 ,香港天地圖書出版2002年12月 <!--[if !supportLists]-->8.<!--[endif]-->高橋源一郎《在博爾赫斯和納巴克夫之間》,《外國文藝》2004年第3期 <!--[if !supportLists]-->9.<!--[endif]-->辻井喬短篇小說集《桃幻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 <!--[if !supportLists]-->10.<!--[endif]-->島村輝《個別與普遍----大江健三郎的遠近法》《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2002年國際會議論文集》 2003年12月 <!--[if !supportLists]-->11.<!--[endif]-->姜尚中《丸山真男的“國家理性”問題》吉林人民出版社《學術思想評論》第12輯 2004年12月 12.辻井喬短篇小說《李陵之墓》、《世事無?!?、《發現者》《西部華語文學》2007年第4期 13.大江健三郎隨筆專輯,《西部華語文學》2008年第1期 14.大江健三郎文學演講專輯, 《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15. 辻井喬長篇小說《父親的肖像》,作家出版社2011年10月 16.黑古一夫《“3.11后的文學”再考——栗原貞子的文學及其在核文學中的作用》吉林出版集團《中日文化文學比較研究(2014)》2014年8月 17.水田宗子《現代主義與“戰后女性詩”的展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 18.宮崎市定《論語[現代日語版]》,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2月 訪談: <!--[if !supportLists]-->1.<!--[endif]-->《大江健三郎訪談錄:日本人是不是可以信賴?》《南方周末》2000年9月21日(后為日本《留學生新聞連載》) <!--[if !supportLists]-->2.<!--[endif]-->《大江健三郎的讀書生活》,中華讀書報2000年9月27日 <!--[if !supportLists]-->3.<!--[endif]-->《大江健三郎訪談錄:人類的未來與知識分子的責任》新加坡《聯合早報》20000年10月20日 <!--[if !supportLists]-->4.<!--[endif]-->《大江健三郎訪談錄:“新中國”印象記》,《南方周末》2001年1月11日 <!--[if !supportLists]-->5.<!--[endif]-->《大江健三郎心中的魯迅》,《文藝報》2001年10月13日 文學隨筆•評論: 1.《與大江健三郎的近距離接觸》, 《中華讀書報》2000年9月27日 2.《接觸大江健三郎一家》, 《光明日報》2000年9月28日 3.《時代賦予主題——大江健三郎隨筆》 ,《人民鐵道》2000年9月29日 4.《日本傾銷“酷文化”》,《環球時報》2004年12月24日 5.《那些先驅們》,《上海壹周》文藝版2012年6月20日日本推理小說???講授課程:(本科;研究生) 本科:日語精讀、日本文學概況 碩士研究生:日本近現代文學思潮研究、比較文學概論 博士研究生:日本近現代文論、日本文學史研究
|
博士研究生招生參考書目(此項為選填項目) 1.文學史類:加藤周一《日本文學史序說》(筑摩書房日語版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文版)近現代部分;葉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學史(近代卷)》、《日本文學史(現代卷)》(經濟日報出版社)。 2.文學理論類: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巖波書店日文版或中央編譯出版社中文版);鈴木貞美《文學的概念》(作品社日文版或中央編譯出版社中文版);劉利國、何志勇《日本文學與文學批評研究》(外文出版社)。 3.學術著述類:小森陽一《日本語の近代》(巖波書店日文版)或《日本近代國語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中文版);孟慶樞《二十世紀日本文學批評》(吉林人民出版社);林少陽《“文”與日本的現代性》(中央編譯出版社)或《“文”與日本學術思想》(中央編譯出版社)。 |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