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和藝術是表達和傳達情感的重要方式。要寫好總結,我們可以采用邏輯清晰、重點突出的方式來組織和展開文章??偨Y是一個整理思緒、明確目標、展望未來的過程。
撈鐵牛的課文篇一
課文宋朝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黃河兩岸的八只大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浮橋得重修??墒潜恐氐蔫F牛陷在河底,有哪個大力士能把它們一只一只撈起來呢?人們正在議論紛紛,一個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焙蜕邢日埵煜に缘娜藵摰剿?,摸清了八只鐵牛沉在哪兒。然后讓人準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再叫人把兩只船并排拴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跨在兩只船上。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另一頭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架子上。準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減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繃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鏟光了,鐵牛也離開了河底。和尚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讓水手們使勁把船劃到岸邊,再讓許多人一齊用力,把水里的鐵牛拖上了岸。和尚用這樣的辦法,把八只笨重的鐵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來。這個和尚個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課堂實錄師:昨天,教師讓你們預習了17課,哪位小朋友把生字讀一下。出示生字:宋拴陷淪尚潛艙繩綁鏟拖指名讀生字師:有一個字他讀得很準,“鏟”,但有一個字沒讀準,是“潛”,(跟老師范讀)師:課文里說“熟悉水性的人潛入水中”那“潛”是什么意思?生:游到水里去。師:“陷”字怎么記?生:先記左耳旁,再記刀字旁,最后……師:你說得很準確。這個字跟“蹈”字有什么區別?生:偏旁不同。生:右邊上面也不同。師:把本子打開,把這兩個字寫一遍。(生寫生字)師:同學們寫得很認真,老師獎勵給大家在個故事好嗎?(出示課件,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課文事情的起因)師:生活在現在的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把河底的鐵牛?生:用起重機。生:用直升飛機。生:用專門抽淤泥的方法抽掉淤泥,再撈上來。師:同學們所用的都是現代的工具,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人把鐵牛撈起來,真了不起。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第17課,大聲地讀,劃出喜歡和不懂的句子。(生讀課文,師畫鐵牛)師:一二自然段里有哪些不懂的?生:什么叫“淤泥”?生:就是河底的爛泥。生:“是水把鐵牛沖走了,我還叫水把它送回來?!笔钦l說的?生:是懷丙和尚。師:那懷丙和尚是個怎樣的人?從試試可以看出什么?生:他非常謙虛。師:我們用謙虛而自信地語氣來讀讀這句話。師:水真能把鐵牛送回來嗎?請大家欣賞動畫,看這個動畫是講什么內容?(動畫演示,師講解撈鐵牛的過程)生:這個動畫是講課文第三自然段。師:那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什么?生:主要講撈鐵牛的準備工作。師:請小朋友默讀第三自然段,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準備先后的詞語。(生讀課文劃詞語)師:有哪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生:先然后再又師:從這些詞,我們知道懷丙和尚準備工作做得有條有理,誰能用上這些詞把第三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地說一下。(生練習說)(指名概括地說)師:和尚做得準備工作做得有條有理,相信同學回去后能說得有條理。但對準備工作,你們有哪些問題?生:為什么要在船上裝滿泥沙?生:為什么要把兩船拴得緊緊的?生:為什么要用結實的木料搭架子?生:為什么要用很粗的繩子?生:為什么裝泥沙而不裝石頭?師:同學們的問題你們能回答嗎?生:因為鐵牛很重,不用結實的木料會斷的。生:我能理解為什么用很堅固的繩子,不用的話,容易斷。生:裝石頭不容易鏟,裝泥沙方便。生:我不同意,裝石頭比泥沙更方便。師:因為黃河兩岸都是泥沙,用泥沙更方便。師:讀第四自然段能解決剩下的問題。誰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指名讀)師:請小朋友讀這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看看哪些事物發生了變化?用自己喜歡的記號劃出來。(生邊讀課文邊劃)生: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去了。泥沙減少,船身上浮,繩子級緊,鐵牛上拔。(生回答師板書:船浮——繩繃——“?!卑危煟赫埿∨笥延脼椤耙驗椤浴眮碚f說事物的變化。生:因為泥沙減少,所以船向上浮。生:因為船向上浮,所以繩子越繃越緊。生: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牛拔。(欣賞動畫)師:牛能向上拔,靠的是水的浮力。師:那么剛才的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裝沙,能解決了呢?(生答略)師:圍繞打撈的過程,提出疑問,合作學習。(生小組討論)生:懷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把牛拖到了岸邊。師:不僅借助水的浮力拔“?!?,還借助水的浮力“劃?!?,“拖?!?。我們再讀讀懷丙和尚說的那句了不起的話——(生齊讀)師:未來的小懷丙就在你們中間,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學科學,用科學。作業:1、思考,如果你在那個時代,還可以用哪些更好的方法打撈鐵牛?2、收集有關利用水的浮力的故事。
撈鐵牛的課文篇二
生:不會。因為懷丙已經提前讓水手潛水摸好了鐵牛的位置。
生:大木船不必停在鐵牛的正上方,可以斜著拉的。
生:是啊,要運送這么多的沙土到船上,再把它們鏟到河里,這要費多少人力呀?
師:這些確實是問題,老師也沒想過,現在咱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好嗎?
(生自己探究,教室很靜,好長時間沒人應答)
師:現在我們關鍵是要想辦法怎樣少用泥沙也能把鐵牛撈上來。好吧,把你們剛才想到的`在小組中說一說,互相啟發,或許你們就會有好的辦法了。
(學生討論)
生:我們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可以再準備同樣的兩只大木船,撈第一只鐵牛的時候把泥沙鏟到另外兩只大木船里,撈第二只的時候再鏟到這邊來。這樣只搬運一次泥沙到船上,只往河里鏟一次泥沙就可以了。
生:我還可以補充。最后可能不往河里鏟泥沙,再把泥沙拉出去,這樣就不會淤河道了。
師:你們真了不起!在這一點上我不如你們,因為我沒有想到這一點,你們是我的老師。老師為你們自豪!
生:老師,我們是不是很聰明呀?
師:當然了!你們能想出的辦法比懷丙還要好,老師相信你們將來一定會比懷丙還要有作為的!
(學生情緒高漲)
點評:
新課程理念強調,師生之間是對話與溝通的關系,雙方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案例中,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以一個“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充分運用對話策略,促進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個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將生成與預設融合起來,現場捕捉,形象比較,智慧啟迪,學生在與教師、文本的思維碰撞中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個性化解讀,學生彼此之間在交流之中相互啟發。
撈鐵牛的課文篇三
宋朝的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河兩岸拴住浮橋的八只大鐵牛,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馬上要重修浮橋。可是有哪個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鐵牛撈起來呢?人們正在議論紛紛,一個和尚說:“我來試試看。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p>
和尚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鐵牛沉在哪兒。他讓人準備兩只很大的木船,船上裝滿泥沙,慢慢行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叫人把兩只船并排拴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跨在兩只船上。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別一頭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架子上。
準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鏟到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漸漸地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繃越緊,鐵牛一點兒一點兒地從淤泥里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鏟空了,鐵牛也離開了河底。和尚讓水手們使勁劃槳,兩只大船終于把水里的鐵牛拖回到岸邊。
和尚用同樣的辦法把一只一只大鐵牛都拖了回來。
這個和尚名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撈鐵牛的課文篇四
1、了解懷丙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認識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同學愛科學、學科學。
2、學習給課文分段,
3、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熟悉、議論紛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弄懂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
掛圖、錄音、鵬博士軟件。
二課時。
1、解題,激發興趣。
板書課題后簡介本課主要內容。
2、提出預習要求。
檢查生字詞讀音及朗讀課文。
1、指名讀考慮練習2。
2、討論考慮列出的'四個意思,分別是講哪些自然段的。
3、在討論的基礎上,教給分段的方法。
2、默讀第二段,想一想,這段共有幾句話,講了撈鐵牛的哪幾項準備工作?
3、默讀第三段,想一想,這段包括幾個自然段講了撈鐵牛的哪幾個步驟?(鏟沙拔“?!?;劃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5、齊讀第四段。
討論: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為什么說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1、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慮周密細致;3、具體步驟充沛利用了水的浮力。)。
1、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詞語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評議。再把造的句子寫下來。
1、檢查生字詞讀音。
2、討論:哪些容易寫錯,寫的時候應注意什么?
3、將“讀讀寫寫”中的詞語謄寫3遍。
撈鐵牛的課文篇五
教學要求:
1、了解懷丙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認識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同學愛科學、學科學。
2、學習給課文分段,
3、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熟悉、議論紛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弄懂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
教具準備:
掛圖、錄音、鵬博士軟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安排預習。
1、解題,激發興趣。
板書課題后簡介本課主要內容。
2、提出預習要求。
二、檢查預習。
檢查生字詞讀音及朗讀課文。
三、依照提示給課文分段。
1、指名讀考慮練習2。
2、討論考慮列出的四個意思,分別是講哪些自然段的。
3、在討論的基礎上,教給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默讀第二段,想一想,這段共有幾句話,講了撈鐵牛的哪幾項準備工作?
3、默讀第三段,想一想,這段包括幾個自然段講了撈鐵牛的哪幾個步驟?(鏟沙拔“?!?;劃船拖“?!?;一只一只全拖回)。
5、齊讀第四段。
討論: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為什么說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五、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練習朗讀課文。
二、把準備工作與撈鐵牛的步驟聯系起來體會一下,懷丙為什么做那幾項準備工作?
三、把全文聯系起來體會一下,為什么說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1、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慮周密細致;3、具體步驟充沛利用了水的浮力。)。
四、練習用“熟悉”“議論紛紛”造句。
1、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詞語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評議。再把造的句子寫下來。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
1、檢查生字詞讀音。
2、討論:哪些容易寫錯,寫的時候應注意什么?
3、將“讀讀寫寫”中的詞語謄寫3遍。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撈鐵牛的課文篇六
這篇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從而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所做的四項準備工作和具體撈鐵牛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理解船能“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意義,從而懂得打撈過程中對水的浮力的利用。
撈鐵牛的課文篇七
宋朝的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黃河兩岸拴浮橋用的八只大鐵牛也被大水沖走,陷在了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橋得重修??墒潜恐氐蔫F牛陷在河底,有哪個大力士能把它們一只一只撈起來呢?人們正在議論紛紛,一個叫懷丙的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p>
懷丙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鐵牛陷在哪兒。然后讓人準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再叫人把兩只船并排拴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跨在兩只船上。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用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把繩子的另一頭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架子上。
準備工作做好了,懷丙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漸漸減少,船身也慢慢向上浮起,拴鐵牛的繩子越繃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往上拔。
船上的泥沙鏟光了,鐵牛也離開了河底。懷丙讓水手們使勁把船劃到岸邊,再讓許多人一齊用力,把水里的鐵牛拖上了岸。
懷丙讓人們用這樣的辦法,把八只笨重的鐵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來。
撈鐵牛的課文篇八
各位評委:
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s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六冊第三組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撈鐵?!?,下面我分六部分展開論述:
一、教學分析。
本文敘述了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事。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重點語句和段落是怎樣把意思表達清楚的。學習本文有助于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寫作的能力。但學生對以事寫人的文章,接觸的較少,又缺少浮力這方面的科學知識,因此對理解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過程有一定的困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懷丙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
2、過程與方法:運用多媒體呈現打撈過程,使學生懂得打撈準備工作的必要,使學生學會利用科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激發學生愛科學,遇事善于思索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弄清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
教學難點:理解懷丙和尚是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
四、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計算機網絡教室。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我借助多媒體和網絡豐富的資源從以下幾個環節設計了教學過程。
本節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二、三環節,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完美整合,下面我將具體闡述:
第一環節:看、聽、感、讀――“情景導入”
播放課件(黃河發洪水)。
設計意圖:目的是運用直觀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很自然地將學生的思維帶入科技落后的宋代去體會故事的起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啟發孩子,現在的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撈上來呢?同學們回答的起重機、直升飛機等都是現代化的工具,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沒有這些工具,要想撈起鐵牛,談何容易!懷丙和尚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一起去學習課文《撈鐵牛》。
第二環節:問、讀、評、情――“自主探究”
設計意圖:打撈的準備工作單憑學生朗讀,教師講解是難以理解的,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此處將文本與信息技術合理恰當的整合在一起,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設計過程:此環節我為學生提供打撈準備工作的多媒體課件。學生通過自讀,畫出表示準備工作先后順序的詞語,再用精準的詞語概括四項準備工作的內容,最后點擊多媒體課件,講一講每一步準備工作。如:學生點擊(第一步潛水摸牛)。
教學效果:由于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學生可能邊看邊說邊抓住了課文重點詞語“潛、摸、陷”。目的是和文本結合,不單純讓孩子看動畫,更是進一步讓學生感受語言用詞的準確性,讓孩子學會抓詞抓句。點擊:(第三步并船搭架)。
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的再現,將原本抽象的說明變得真實具體,學生理解了課文中并船的“并"和搭架子“搭”的含義。
評價:利用多媒體課件突出了教學重點。真正體現了“人機互動,人文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這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第三環節:看、讀、想、議――“交流互動”
“撈”這部分,默讀思考:這些事物發生了哪些變化?再觀看(動畫:撈鐵牛的過程)“砂減少―船上浮―繩繃緊―牛拔出”。(這里這個環節我把時間都交給孩子,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明白了懷并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方法和道理。我以“共同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為策略,使學生驚嘆浮力的神奇,順利突破了教學的難點。)通過對打撈過程的理解,學生體會到懷丙和尚具有科學的頭腦,運用科學的原理解決問題,值得我們學習!同時把描寫人物的方法,適時的滲透給孩子。
設計意圖: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學生知道了借助水的浮力來為人類服務;信息技術的運用,讓我們更便利、更高效地完成了語文教學的目標!
第四環節:說、查、想、用――“總結延伸”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的課外延伸作業,能夠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打破。
課內外的界限,將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
六、教學效果:
1、網絡化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親自操作撈鐵牛準備工作及打撈的過程,將學習語文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在一起,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課件中圖片、影音和動畫等,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情景,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理解和感悟。
3、延展活動利用網站查尋水的浮力有關資料是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習的整合。
本節課我借助多媒體和網絡豐富的資源將學習語文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在一起,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撈鐵牛的課文篇九
這篇課文講的是宋朝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鐵牛打撈上來的事,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了撈鐵牛的過程,層次清楚,行文簡明有序,重點突出。
【學情分析】。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應該能熟練掌握本課的生字詞,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從而認識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起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默讀、朗讀課文,讀懂并復述懷丙老撈鐵牛的辦法,體會生產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認字8個,寫字8個。
3、理解“笨重、議論紛紛、沉沒、出色”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學習“栓、浮、繃、拔、拖”等動詞。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班班通”(多媒體課件),課前預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鐵牛你們見過嗎?出示鐵牛圖片認識鐵牛,學習“笨重”一詞。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鐵牛有關的課文。(出示課題:撈鐵牛)學習“撈”字。
二、質疑課題。
請同學們齊讀這個課題。看了題目,你們都想知道什么?
三、播放課文朗讀讀音,學生一邊看書一邊聽。
四、布置自學課文。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看拼音讀準字音。
2、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意思。
3、想想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試著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檢查讀書情況。
1、出示字、詞卡片,認讀。
2、朗讀課文,弄清課文講的故事內容。
3、學生質疑。
六、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課件出示問題)。
1、懷丙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
2、懷丙為了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么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進行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七、交流討論上述問題,深入讀文。
指導讀和尚說的話。
2、讀課文第3自然段,交流討論:為撈鐵牛和尚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1)指名讀文后先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并板書:
潛水摸牛。
備船裝沙。
拴船搭架。
粗繩拴牛。
(2)引導學生用“先……再……然后……最后……”表示順序的詞把和尚為撈鐵牛做的四項準備工作連起來讀一讀。
3、讀課文第4、5自然段討論交流人們是怎樣撈鐵牛的呢?
(1)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讀課文,讀后做下面的練習:給下列動詞排序,說明撈鐵牛的經過。
浮繃離開拔拖鏟劃。
(2)引導學生用四個字的詞概括一下撈的過程,并板書:
鏟沙拔牛。
劃槳拖牛。
(3)指導寫法:重點寫一個,其他的略寫,即有詳有略。
(4)啟發想象:八只大鐵牛都被拖回來后,人們又會怎么想?說了些什么?
4、齊讀課文第六自然段,畫出“出色”一詞,引導學生體會,懷丙的智慧高于周圍所有的人,大家都解決不了的難題他很容易地就解決了,這就是“出色”的意思。
八、總結課文。
教師總結:懷丙的辦法來源于生活經驗。
2、啟發學生說說:你有沒有更高明的辦法?
九、布置作業。
1、回家做懷丙撈鐵牛的模擬實驗。
2、像課文第四自然段那樣,有條理地把自己想出的辦法寫下來。
【板書設計】。
撈鐵牛。
潛水摸牛懷丙。
備船裝沙。
拴船搭架出色。
粗繩拴牛。
鏟沙拔牛。
劃槳拖牛。
撈鐵牛的課文篇十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的是宋朝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記敘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進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懷丙主動提出打撈鐵牛,再講懷丙做了哪些打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最后講懷丙是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的。
撈鐵牛的課文篇十一
宋朝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黃河兩岸的八只大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橋得重修??墒潜恐氐蔫F牛陷在河底,有哪個大力士能把它們一只一只撈起來呢?人們正在議論紛紛,一個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和尚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鐵牛沉在哪兒。然后讓人準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再叫人把兩只船并排拴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跨在兩只船上。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另一頭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架子上。
準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減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繃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鏟光了,鐵牛也離開了河底。和尚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讓水手們使勁把船劃到岸邊,再讓許多人一齊用力,把水里的鐵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這樣的辦法,把八只笨重的鐵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來。
這個和尚個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