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七、探求因果聯系的邏輯方法 排除歸納法是求因果聯系的一個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考察被研究現象出現的一些場合,在它的先行現象或恒常伴隨的現象中去尋找它的可能的原因,然后有選擇地安排某些事例或實驗,根據因果關系的上述特點,排除一些不相干的現象或假設,最后得到比較可靠的結論。 有時兩組數據之間的數據因果并不一定有原理因果,可能兩組數據都是由其它某一種數據決定的,這就是所謂表面因果與事實因果不符。 為了檢查的某種因果關系是否為真,最可靠的實驗方法是改變原因后,看結果是否不同,即進行對比實驗,對比實驗的關鍵是讓實驗對象的其他方面的條件相同。 客觀世界是一個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其中各個對象或各個現象是互相密切聯系著,互相依賴著,互相制約著的。因果聯系是指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聯系。如果一個現象的出現必然引起另一個現象的出現,那么,這兩個現象之間就有著因果聯系。引起另一現象出現的現象叫原因,被引起的現象叫結果。 因果聯系是世界萬物之間普遍聯系的一個方面,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把握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以便掌握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因果關系的主要特點有:一是普遍必然性,指任何現象都有其因,也有其果,且同因必同果,但同果卻不一定同因;二是共存性,指原因和結果總是共同變化的;三是先后性,即所謂的先因后果,但先后關系并不等于因果關系;四是復雜多樣性,指因果聯系是多種多樣的,固然有"一因一果",但更多的時候是"多因一果"。 原因和結果在時間上是先后相繼的,原因總在結果之前,而結果總是在原因之后。因此,我們在探求因果聯系時,只能從先行的情況中去找原因,從后行的情況中去找結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兩個現象在時間上的先后相繼并非都存在著因果聯系。例如,白晝和黑夜,在時間上雖是先后相繼的,但它們之間并不具有因果聯系,它們都是由于地球自轉和繞太陽旋轉所引起的結果。因此,在探求因果聯系時,如果只是根據兩個現象在時間上是先后相繼的,就作出它們之間具有因果聯系的結論,那么,這就犯了"以先后為因果"的邏輯錯誤。 因果聯系是完全確定的。在同樣的條件下,同樣的原因必然產生同樣的結果。例如,在通常的大氣壓力的條件下,把純水加熱取攝氏一百度,它就必然會產生氣化的結果。 因果聯系是復雜的多樣的。一個現象的產生,可以是一個原因引起的,也可以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例如,日光、二氧化碳和水是使植物葉子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因,而這三者則是植物的葉子能進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條件,這種原因叫做復合原因。忽視原因的多樣性,在實踐上會導致有害的后果。例如,一塊地里的農作物生長不好的原因,可以是水分不足,也可以是肥料太少,也可以是病蟲害等等。如果我們忽略了原因的多樣性,只注意一種原因,比如,只注意施肥料,那就必然會導致減產的后果。因此,人們在探求因果聯系時,特別應當注意復雜現象的構成原因或結果。 下面介紹探求現象間因果聯系的主要邏輯方法: (一)求同法 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同志身體很好,很結實。原因是什么呢?他們的情況各不相同,有的是教師,有的是學生,有的是工人;有的原來體質較好,有的原來體質較差;他們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學習條件也各不相同……。但發現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情況,他們都持之以恒地鍛煉身體。由此,我們可以作出結論,持之以恒地鍛煉身體是他們身體好的原因,至少是身體好的部分原因。這里就有著求同法的應用。 可見,求同法是這樣一種方法,當我們發現某一現象出現在幾種不同的場合,而在這些場合里,只有一個條件是相同的(其他條件均不相同),這樣,我們就可以推斷說,這個相同條件就是各個場合出現的那個共同現象的原因。求同法也稱契合法,可以用這樣一個公式來表示它: 場合先行情況被研究現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結果) 下面再舉兩個求同法的例子: -在十九世紀,人們還不知道為什么某些人的甲狀腺會腫大,后來人們對甲狀腺腫大盛行的地區進行調查和比較時發現,這些地區的人口、氣候、風俗等狀況各不相同,然而有一個共同情況,即土壤和水流中缺碘,居民的食物和飲水也缺碘,由此作出結論:缺碘是引起甲狀腺腫大的原因。 -據說夏威夷群島中有個考受島人稱"狗叫島"。在這個島上的一些地方,人一走動,腳下就會傳來"汪汪"的狗叫聲。原來,這些地方的表層覆蓋著厚達18米的珊瑚、貝殼層。所謂"狗叫"就是從這些物質組成的沙礫里發出來的。如果抓起一把這種物質在手里揉搓,就會發出"狗叫"聲。人們后來解開了"狗叫島"的秘密。 事實上,這個例子中就用了上面所說的"求同法"。人走在島上和用手搓"狗叫島"地上的特殊物質是兩種現場,雖然場合不同,但發生了相同的情況,即是特殊物質受到摩擦,結果是都發生了狗叫聲。因此這種特殊物質摩擦是產生"狗叫"的原因。 -某人晚上看了兩小時書,喝了幾杯濃茶,結果失眠了;第二天他同樣看書,抽了許多煙,也失眠了;第三天他也看了兩小時書,喝了大量咖啡,也失眠了??磥硗砩峡磿菀滓鹗?。 按求同法,連著三個晚上的失眠的原因似乎應該是"看了兩個小時的書"。這個結論顯然是不對的。事實上,興奮性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原因。 應用求同法所得到的認識(即找出的原因)并不都是正確的。因為在各種不同場合里存在的共同條件可能不止一個,而作為真正原因的某一共同條件可能正好被忽視了。因此,通過求同法所得到的認識,應當通過實踐或用其他方法去進一步檢驗。但是,求同法為我們提供了找到現象原因的線索。所以,它作為一種發現現象因果聯系的方法,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經常被人們應用著。 -光線的照射,有助于緩解冬季憂郁癥。研究人員曾對九名患者進行研究,他們均因冬季白天變短而患上了冬季抑郁癥。研究人員讓患者在清早和傍晚各受三小時伴有花香的強光照射。一周之內,七名患者完全擺脫了抑郁,另外兩人也表現了顯著的好轉。由于光照會誘使身體誤以為夏季已經來臨,這樣便治好了冬季抑郁癥。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論證的結論? A.研究人員在強光照射時有意使用花香伴隨,對于改善患上冬季抑郁癥的患者的適應性有不小的作用。 B.九名患者中最先痊愈的三位均為女性。而對男性得治療的效果較為遲緩。 C.該實驗均在北半球的溫帶氣候中,無法區分南北半球的實驗差異,但也無法預先排除。 D.強光照射對于皮膚的損害已經得到專門研究的證實,其中夏季比起冬季的危害性更大。 E.每天六小時的非工作狀態,改變了患者原來的生活環境,改善了他們的心態,這是對抑郁癥患者的一種主要影響。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E。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的方法就是求同法。選項A知識部分地重復了求同法的結論,并沒有削弱它;選項B、C、D與該結論不相干,均不能削弱題干。 E項對題干的實驗,進行了另一種解釋,如果這種解釋成立,也就是說,如果事實上使患者痊愈或好轉的原因,是每天六小時的非工作狀態,改善了他們的心態(正是這種心態是導致憂郁的主因),那么,就可得出結論,光線照射的增加,和冬季憂郁癥緩解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只是一種表面的非實質性的聯系。這就有力地削弱了題干的結論。 (二)求異法 求異法也稱差異法,是指這樣一種方法:如果某一現象在一種場合下出現,而另一場合下不出現,但在這兩種場合里,其他條件都相同,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在某現象出現的場合里有這個條件,而在某現象不出現的那一場合里則沒有這個條件),那么,這唯一不同的條件,就是某現象產生的原因。 求異法可用下述公式來表示: 場合先行情況被研究現象 (1) A、B、C a (2) -、B、C -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結果) 求異法在科學研究中,特別是科學試驗中,是一種被廣泛運用的方法。下面舉例說明: -據報導,在一些國家里,大氣污染極為嚴重,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樹木的成長,如使白楊樹提早落葉等等。有一個國家的研究人員曾在環境曝露室中的兩間實驗室里做過下面的一個實驗:將大氣中被污染的空氣放入一間實驗室里,而在另一間的入氣孔上裝上活性碳過濾器等清除污染物的裝置,使送入的空氣變為潔凈的空氣。兩間實驗室中的土壤、水分、濕度、日照時間等與植物生長有關的其他條件完全相同。在兩間實驗室里,分別栽上同樣的白楊十五株。四個月之后,在空氣潔凈的實驗室里,十五株白揚新長出的莖平均高二米九五,而在污染室中,新莖的平均高度只有二米零九;葉數前者平均為七十一片,后者僅為二十六片。而且,前者在九月上旬葉子還在繼續生長,而后者在八月初即開始落葉。這清楚表明:白楊樹提早落葉的原因是大氣污染。 -我們可以在種植同一作物的同一塊田上,一部分用某種肥料,一部分不用。因此,就可以清楚地通過作物的不同增產結果來判明施放這種肥料后的顯著效果。 -秋末冬初街道兩旁的響楊開始落葉??墒歉邏核y燈下面的卻遲遲不落,即使是同一棵樹也有這樣的情況。這是為什么呢?人們很快就會想到這與高壓水銀燈照射有關。 -在一項實驗中,實驗對象的一半作為實驗組,食用了大量的味精。而作為對照組的另一半沒有吃這種味精。結果,實驗組的認知能力比對照組差得多。這一不利的結果是由于這種味精的一種主要成分--谷氨酸造成的。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則最有助于證明味精中某些成分造成這一實驗結論? A、大多數味精消費者不象實驗中的人那樣食用大量的味精。 B、上述結論中所提到的谷氨酸在所有蛋白質中都有,為了保證營養必須攝入一定量。 C、實驗組中人們所食用的味精數量是在政府食品條例規定的安全用量之內的。 D、第二次實驗時,只給一組食用大量味精作為實驗組,而不設不食用味精的對照組。 E、兩組實驗對象是在實驗前按其認知能力均等劃分的。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E 題干中所述之實驗為差異法(求異法)實驗,其特點是同中求異,也就是其他先行條件相同,只有一點不同,即實驗組食用大量味精,對照組不食用。所以,本題答案是E。因為有了E,這實驗才可靠 -A河大壩建成20年后,A河土產的8種魚中沒有一種仍能在大壩的下游充分繁殖.由于該壩將大壩下游的河水溫度每年的變化范圍由50度降到了6度,科學家提出一個假想,認為迅速升高的河水溫度在提示土產魚開始繁殖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以下哪一項論述,如果正確,將最有力加強科學家的假想. (A)、土產的8種魚仍能但只能在大壩下游的支流中繁殖,在那里每年溫度的變化范圍保持在大約50度。 (B)、在大壩修建以前,A河每年都要漫出河岸,從而產生出土產魚類最主要繁殖區域的回流水。 (C)、在大壩修建以前,A河有記錄的最低溫度是34度,而大壩建成之后的有記錄的最低溫度是43度。 (D)、非土產魚,在大壩建成之后引入A河,開始日益減少的土產魚類爭奪食物和空間。 (E)、A河土產的五種魚在北美其他任何河流中都算是不上土產的。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A 該題屬于求因果關系方法中的求異法場合。 大壩建前水溫變化范圍有50度魚能充分繁殖 大壩建后水溫變化范圍沒有50度魚不能充分繁殖 推論:水溫變化是魚繁殖的原因答案為(A)。 -京華大學的30名學生近日里答應參加一項旨在提高約會技巧的計劃。在參加這項計劃前一個月,他們平均已經有過一次約會。30名學生被分成兩組:第一組與6名不同的志愿者進行6次"實習性"約會,并從約會對象得到對其外表和行為的看法的反饋;第二組僅為對照組。在進行實習性約會前,每一組都要分別填寫社交憂懼調查表,并對其社交的技巧評定分數。進行實習性約會后,第一組需要再次填寫調查表。結果表明:第一組較之對照組表現出更少社交憂懼,在社交場合更多自信,以及更易進行約會。顯然,實際進行約會,能夠提高我們社會交際的水平。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可能質疑上述推斷? A.這種訓練計劃能否普遍開展,專家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B.參加這項訓練計劃的學生并非隨機抽取的,但是所有報名的學生并不知道實驗計劃將要包括的內容。 C.對照組在事后一直抱怨他們并不知道計劃已經開始,因此,他們所填寫的調查表因對未來有期待而填得比較悲觀。 D.填寫社交憂懼調查表時,學生需要對約會的情況進行一定的回憶,男學生普遍對約會對象評價得較為客觀,而女學生則顯得比較感性。 E.約會對象是志愿者,他們在事先并不了解計劃的全過程,也不認識約會的實驗對象。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C。 這個約會計劃實際上是一個對比實驗,所依據的就是求異法。 題干的結論是:實際進行約會,能夠提高社交水平。其根據是:在所填寫的調查表中,實習組比對照組顯示出更多的自信。 如果C項為真,則對照組與實習組除了在所填寫的調查表中顯示出的差異外,還有另一個差異:實習組知道正在進行實驗,而對照組并不知道這一點,即對照組實際上的社交水平與狀態,比調查表中填寫的要好,這樣,作為題干根據的上述對比就不成立,這就對題干的推斷提出的有力的質疑。其余各項均不能構成質疑。 -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一項有關獻血對健康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對象分為三組。第一組對象中均有二次以上的獻血記錄,其中最多的達數十次;第二組中的對象均僅有一次獻血記錄;第三組對象均從未獻過血。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對象中癌癥和心臟病的發病率,第一組分別為0.3%和0.5%,第二組分別為0.7%和0.9%,第三組分別為1.2%和2.7%。一些專家依此得出結論,獻血有利于減少患癌癥和心臟病的風險。這兩種病已經不僅在發達國家而且也在發展中國家成為威脅中老人生命的主要殺手。因此,獻血利己利人,一舉兩得。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將削弱以上結論? ?、? 60歲以上的調查對象,在第一組中占60%,在第二組中占70%,在第三組中占80%。 ?、?獻血者在獻血前要經過嚴格的體檢,一般具有較好的體質。 ?、?調查對象的人數,第一組為1700人,第二組為3000人,第三組為7000人。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D。 這個調查實際上也是一個對比實驗,所依據的是求異法。這個調查的結論要成立,則要求被調查對象除了獻血也不獻血的差異外,在其他方面沒有重要的差別。如果能發現情況不是如此,則對其結論構成了削弱。 ?、衲芟魅躅}干的結論。因為在三個組中,60歲以上的被調查對象,呈10%遞增,又題干斷定,癌癥和心臟病是威脅中老人生命的主要殺手,因此,有理由認為,三個組的癌癥和心臟病發病率的遞增,與其中中老年人比例的遞增有關,而并非說明獻血有利于減少患癌癥和心臟病的風險。 ?、蚰芟魅躅}干的結論。因為如果獻血者一般有較好的體質,則獻血記錄較高的調查對象,一般患癌癥和心臟病的可能性就較小,因此,并非是獻血減少了他們患癌癥和心臟病的風險。 ?、蟛荒芟魅躅}干。因為題干中進行比較的數據是百分比,被比較各組的絕對人數的一定差別,不影響這種比較的說服力。 (三)求同求異并用法 求同求異并用法是這樣一種方法,考察兩組事例,一組是由被研究現象出現的若干場合組成的,稱之為正事例組;一組是由被研究現象不出現的若干場合組成的,稱之為負事例組。如果在正事例組的各場合中只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并且它在負事例組的各場合中又都不存在,那么,這個情況就是被研究現象的原因。下面是求同求異并用法的一個例子: -很久以來,人們發現有些鳥能遠航萬里而不迷失方向。原因是什么呢?人們對此曾作過不少的猜測,但都沒有得到證實。近年來,科學工作者發現每當天晴能見到太陽時,這些鳥都能確定其飛行的正確方向;反之,每當天陰見不到太陽時,它們就迷失方向。由此,科學工作者作出結論說,有些鳥能遠航萬里而不迷失方向的原因是利用太陽來定向的。 -差不多同樣成績考入一所學校的學生,經過一年學習以后,出現了成績的差異。經調查,成績好的,都是學習努力的;成績差下去的,都是學習不夠努力的。經過比較,我們可以推斷,學習刻苦努力是成績好的原因。 (四)共變法 共變法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個現象發生變化,另一個現象就隨之發生變化,那么,前一現象就是后一現象的原因或部分原因。比如,氣溫上升了,放置在器皿中的水銀體積就膨脹了;氣溫下降了,水銀體積就縮小了。根據氣溫與水銀體積的共變關系,我們就可推斷說,氣溫的升降是水銀體積膨脹或收縮的原因。 共變法可用下述公式來表示: 場合先行情況被研究現象 (1) A1、B、C、D a1 (2) A2、B、C、D a2 (3) A3、B、C、D a3 …………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結果) 下例也是共變法的應用: -地區磁場發生磁暴的周期性經常與太陽黑子的周期一致。隨著太陽黑子數目的增加,磁暴的強度增大。當太陽黑子的數目減少時,磁暴的強度降低。所以科學家推測,太陽黑子的出現可能是磁暴的原因。 -在50年代,我國森林復蓋率為19%,60年代為11%,70年代為6%,80年代不到4%。隨著森林復蓋率的逐年減少,植被大量破壞,削弱了土地對雨水的攔蓄作用,一下暴雨,水卷泥沙滾滾而下,使洪澇災害逐年嚴重??梢?,森林資源的破壞,是釀成洪災的原因。 以下哪項使用的方法與上文最類似? A、敲鑼有聲,吹簫有聲,說話有聲。這些發聲現象都伴有物體上空氣的振動,因而可以斷定物體上空氣的振動是發聲的原因。 B、把一群雞分為兩組,一組喂精白米,雞得一種病,腳無力,不能行走,癥狀與人的腳氣病相似。另一組用帶殼稻米喂,雞不得這種病。由此推測帶殼稻米中某些精白米中所沒有的東西是造成腳氣病的原因。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東西就是維生素B1。 C、意大利的雷地反復進行一個實驗,在4個大口瓶里,放進肉和魚,然后蓋上蓋或蒙上紗布,蒼蠅進不去,一個蛆都沒有。另4個大口瓶里,放進同樣的肉和魚,敝開瓶口,蒼蠅飛進去產卵,腐爛的肉和魚很快生滿了蛆??梢姡n蠅產卵是魚肉腐爛生蛆的原因。 D、在有空氣的玻璃罩內通電擊鈴,隨著抽出空氣量的變化,鈴聲越來越小,若把空氣全抽出,則完全聽不到鈴聲??梢?,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 E、棉花是植物纖維,疏松多孔,能保溫。積雪是由水凍結而成的,有40%至50%的空氣間隙,也是疏松多孔的,能保溫??梢?,疏松多孔是能保溫的原因。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D 因為D和題干都使用求因果聯系的共變法。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共變法被人們廣泛地使用著。許多儀表如體溫表、氣壓表、水表以及電表等都是根據共變法的道理制成的。應用共變法時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只有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時,兩種現象才能說明因果聯系;第二,兩種現象的共變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這個限度,就不再有共變關系。 (五)剩余法 所謂剩余法指的是:如果某一復合現象是由另一復合原因所引起的,那么,把其中確認有因果聯系的部分減去,則剩下的部分也必然有因果聯系。 -自然科學史上有這樣一個例子:1846年前,一些天文學家在觀察天王星的運行軌道時,發現它的運行軌道和按照已知行星的引力計算出來的它應運行的軌道不同--發生了幾個方面的偏離。經過觀察分析,知道其他幾方面的偏離是由已知的其他幾顆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而另一方面的偏離則原因不明。這時天文學家就考慮到:既然天王星運行軌道的各種偏離是由相關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現在又知其中的幾方面偏離是由另幾顆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那么,剩下的一處偏離必然是由另一個未知的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后來有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并據此推算出了這個未知行星的位置。1846年按照這個推算的位置進行觀察,果然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海王星。 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剩余法的明顯運用。就這個例子來說,復合現象指天王星運行軌道的各處偏離(設為甲、乙、丙、丁四處偏離),復合原因指各行星對天王星的引力(設為A、B、C、D四顆行星),通過觀察,已經知道偏離甲由行星A所引起,偏離乙由行星B所引起,偏離丙由行星C所引起。那么剩下的部分,即偏離丁必為未知行星D所引起。 剩余法可用下述公式來表示: 已知復合現象F(A、B、C)是被研究現象K(a、b、c)的原因 已知,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所以,A是a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剩余法也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邏輯方法。比如: -居里夫人對鐳的發現就是運用這一方法的又一典型例子。居里夫人在對瀝青鈾礦的實驗研究中,發現它所放出的射線比純鈾放出的強得多,純鈾不足以說明這種復雜現象,還有一個剩余部分,這剩余部分必然還有另外的原因(這原因必然存在于瀝青鈾礦中)。據此,她再反復研究,后來果然發現在瀝青鈾礦中還有一種新的放射性元素--鐳。 -有人作過一個十分有趣的統計:過去幾百年間流傳至今的466幅圣母瑪利亞的畫像中,有373幅里的耶蘇是在左邊吸吮圣母的乳汁的,這一數字大約是全部被統計畫幅的80%左右。 藝術是生活的概括,如果你稍微注意的話,就會發現,大多數母親喂奶時,也是把嬰兒抱在自己的左邊。據心理學家統計,80%的母親都是把嬰兒抱在左邊的。 為什么會這樣?為此,有個心理學家做了以下的兩個實驗: 一個實驗是讓一些嬰兒間斷地聽每分鐘72次心跳錄音。結果發現,這些嬰兒在不聽錄音時啼哭時間是60%,而在聽錄音時,就比較安靜,啼哭的時間降至38%。 另一個實驗是任選四組嬰兒,每組人數相同,把他們放在聲音環境不同的房間里。第一個房間保持寂靜;第二個房間放催眠曲;第三個房間放模擬的心跳聲;第四個房間放真實的心跳聲的錄音。用這樣的方法,試驗一下哪一個房間的嬰兒最先入睡。結果是第四個房間的嬰兒,只用了其他房間中嬰兒入睡所需時間的一半,就進入夢鄉。然后依次是第三個房間、第二個房間、第一個房間里的嬰兒先后入睡。這個實驗不但證明心跳聲是一種有很強鎮靜作用的外界刺激,而且表明模擬的心跳聲的效果不如真的心跳聲的效果。 分析:在這兩個實驗中,心理學家所作的第一個實驗運用的是求同法,第二個實驗運用的共變法。通過實驗證明聽到母親的心跳聲對嬰兒有某種撫慰的作用。 (六)求因果聯系方法在解釋型考題中的綜合應用 在MBA邏輯考題中,有一大類題型叫"解釋型考題",其中大量用到了求因果聯系的方法,這類題型的特點是在題干中給出某種需要說明、解釋的現象,再問什么樣的理由、根據、原因能夠最好地解釋該現象,或最不能解釋該現象,即與該現象的發生不相干。 -"試點綜合癥"的問題現在屢見不鮮。出臺一項改革措施,先進行試點,積累經驗后再推廣,這種以點帶面的工作方法本來是人們經常采用的。但現在許多項目中出現了"一試點就成功,一推廣就失敗"的怪現象。 以下哪項最不可能是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 A.在選擇試點單位時,一般選擇比較好的單位。 B.為保證試點成功,政府往往給予試點單位許多優惠政策。 C.在試點過程中,領導往往比較重視,各方面的問題解決得快。 D.試點盡管成功,但許多企業外部的政策、市場環境卻并不相同。 E.全社會往往比較關注試點。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E。 根據因果關系的特點,不同的結果應由不同的原因或條件所引起。因此,凡是指明了試點和推廣時面對著不同的環境條件的,都有助于解釋該現象。 本題出的比較巧妙,選項A、B、C、D都揭示了試點和推廣時面臨不同的條件,也就是對于"一試點就成功,一推廣就失敗"的現象有所解釋;只有E離得相對比較遠些,沒有說明這兩種情況下的不同條件。 -英國研究各類精神緊張癥的專家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在使用Internet之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反應。根據一項對10000個經常上網的人的抽樣調查,承認上網后感到煩躁和惱火的人數達到了三分之一;而20歲以下的網迷則有百分之四十四承認上網后感到緊張和煩躁。有關心理專家認為確實存在著某種"互聯網狂躁癥"。 根據上述資料,以下哪項最不可能成為導致"互聯網狂躁癥"的病因? A.由于上網者的人數劇增,通道擁擠,如果要訪問比較繁忙的網址,有時需要等待很長時間。 B.上網者經常是在不知道網址的情況下搜尋所需的資料和信息,成功的概率很小,有時花費了工夫也得不到預想的結果。 C.雖然在有些國家使用互聯網是免費的,但在我國實行上網交費制,這對網絡用戶的上網時間起到了制約作用。 D.在Internet上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但很多時候信息過量會使人們無所適從,失去自信,個人注意力喪失。 E.由于匿名的緣故,上網者經常會受到其他一些上網者的無禮對待或接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垃圾。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C。 "互聯網狂躁癥"是由于經常上網引起的。選項C所說的在我國實行上網交費制,會減少用戶的上網時間,所以不會成為"互聯網狂躁癥"的病因。 選項A、B、D、E所說的等待時間長,成功概率低,多余信息,受到無禮對待等都可能是導致"互聯網狂躁癥"的病因。 選自周建武、劉新軍編著的《MBA聯考300分奇跡--邏輯分冊》(第4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