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美好的,讓人陶醉于其中,但有時也會帶來痛苦和無奈。最后,仔細檢查和修改總結文章,確保語法和拼寫的準確性??偨Y范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考框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寫作。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圖片篇一
偉大事業孕育著偉大精神?;赝教焓聵I發展史,無論是“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還是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無論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還是“嫦娥”奔月與“天問”探火,從大膽設想到成功實踐,無不彰顯著中國與時俱進的航天實力。中國的航天事業從艱難起步到艱辛跋涉再到取得輝煌業績,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國身影、中國足跡,在航天事業的發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必將引領著14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齊奮斗,激蕩起磅礴偉力。
今天觀看航天員乘組返回地球的直播時,當看到返回艙平穩直立落地后,我的心里感到無比的震撼與感動。從兩彈一星到空間站,我們的祖國正在蓬勃發展。心之所向,星辰大海,雖難以至,一往無前,這種航天精神正是我們新青年應該學習的。見證過一次次的航天壯舉,我由衷的為祖國的航天事業點贊,歡迎航天英雄回家。航天員們為了祖國母親沖上浩瀚星河,安全歸來,你們的平安就是的喜訊,致敬中國航天人!
返回導航。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圖片篇二
今天是一個重大的日子,我們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順利歸來啦!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他們已經在空間站上生活了六個月。這是中國史上宇航員第一次在太空生活這么久,起初大家擔心他們生活了這么久,會影響身體,但是他們回來的時候身體狀況良好。
第一個出來的是翟志剛,因為在太空生活了太長時間,所以剛到地球是不能走路的。但是他精力充沛,像電視機前的我們招了招手,接著說了一些感謝人民的話。第二個出來的是王亞平,王亞平也是先對國家表示感謝,后來也抒發了自己的思女之情,因為她的女兒每天夜晚會望著天空,尋找著自己的母親。最后一個出來的是葉光富,他先是說了自己的夢想已經實現,當然也對國家表達了自己的感激。
我對著三位宇航員充滿了敬畏。在幾十年前,中國的宇宙飛船還不能載人。近幾年來,中國的宇宙飛船現在不僅能載一人,還能載多人;從航天員僅僅在太空生活一天,發展為生活幾個月。我為國家的強大感到驕傲和自豪!
返回導航。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圖片篇三
回望歷史,毛主席提出的“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在前人眼里看似夢幻的目標,在一代代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一步一步實現。近些年來中國航天科技在這種航天精神指導下獲得巨大突破的不僅僅是在載人航天上的突破,在太空登月、北斗導航上中國也獲得了跨時代的突破。
這一項項成績都標志著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端最頂尖的科技前沿。航天夢完成了,但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夢還沒有完結,但是我相信中國人民自古就是頑強堅毅且拼搏的人民,在我們的神話里天塌下來了就去補、山阻礙了人民就移了山、海傷害了人就去填了海,中國人民用自己雙手創造出的一個個奇跡讓我堅信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只是時間問題。
老一輩的航天精神不斷地激勵著我們展望未來,中國正在一個又一個領域邁向,我相信我們將是歷史的見證者,前路漫漫且危機四伏,但我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中華民族的崛起不可阻擋。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圖片篇四
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飛上太空,探尋宇宙的奧秘。而現在,中國有了自己的航天飛船與空間站,實現了從前人們想飛上太空的愿望。昨天,神舟十三載人飛船成功飛上天,并在今天成功進入了中國的空間站,他們分別是。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這說明中國的航天技術將會向前而再進一步。
心中若無千秋業,哪來盛世百花開。中國的驚喜才開始。神舟十三號的成功又一次證明了中國不比誰差。
中國正在崛起,雄獅正在蘇醒,他會創造屬于他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圖片篇五
今天是20xx年4月16日,是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是一個值得中國人自豪的日子,因為就在今天,離開我們183天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就將回到祖國的懷抱了!
我和哥哥一大早就守在電視機前,懷著無比激動與好奇的心情,和全國人民一起迎接宇航員們的歸來。當返回艙出現在屏幕上時,我的心也跟著顫動起來,我目睹著紅白相間的降落傘緩緩打開,它帶著雞蛋似的返回艙在湛藍的天空中悠悠降落,美麗又神圣。當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我的心也慢慢提到了嗓子眼,9時56分,返回艙穩穩地落在地面,靜靜站立在祖國的土地上?!俺晒α?!成功了!”我和哥哥不約而同的歡呼起來。與此同時,電視機里也傳來現場人員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聲。
歷經整整半年,183天,太空“出差”的三人組順利凱旋,平安降落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創下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新紀錄。當看到葉光富叔叔出艙后俏皮的對著鏡頭比了一個“心”時,眼里帶著激動淚花的我不禁笑出了聲,此刻,我只想大聲的喊:“致敬英雄!歡迎回家!祝愿祖國越來越強大!”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圖片篇六
北京時間2022年4月16日0時44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分離,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航天員乘組計劃于4月16日返回地面。
神舟十三號飛船是中國空間站轉入建造階段前發射的最后一艘飛船,自有其“神奇”和“獨特”之處。徑向交會對接和180天在軌飛行是實現中國空間站多人同時值守和長期有人照料的關鍵,只有掌握它們,中國才能擁有一個堅不可摧的“天宮”。
神舟十三號飛船要驗證的另一項關鍵技術是6個月長期在軌飛行,這將創下中國航天員最長太空駐留紀錄。
主要目的:
一是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二是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后續空間站建造任務做準備。
三是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四是進行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
神舟十三號,簡稱“神十三”,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十三艘飛船,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也是該階段最后一次飛行任務,按照計劃部署,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軌駐留六個月。
6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整裝待發,具備快速發射和應急救援能力。9月20日,滿載貨物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駛入太空,成功對接空間站。10月7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
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年10月16日6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11月5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擇機執行第一次出艙活動。11月7日,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進行首次在軌緊急撤離演練;同日晚,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行出艙活動;同日晚20時,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出艙。12月26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第二次出艙。
2022年4月14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將擇機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返回東風著陸場。北京時間2022年4月16日0時44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圖片篇七
我懷揣著激動的心情,觀看航天英雄們回歸地球。航天員們圓滿完成6個月再軌飛行的全部既定任務。
從離“站”上“船”再到返回地面的一系列操作真的是太完美了。那一句簡短的“感覺良好”背后的付出是我們體會不到的。但是我能真切的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航天員們的偉大!
浩瀚的星空,有序的蒼穹。作為一名初中生,我要學習他們的航天精神,努力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后要像航天員一樣為國家做貢獻!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圖片篇八
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領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標志。無論建設空間站還是航天員出艙,無論登月還是探火……都強有力地推動我國科技水平和能力不斷前進。接下來,還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比如,中國不僅要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還要通過這個“太空之家”開展一系列科研任務。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碧仗剿鳑]有終點,自主創新在路上。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始終不移的目標。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我們終能更奔放地飛翔,看到更斑斕的景象。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圖片篇九
今天,神十三返回地球,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神十三乘組出差半年回家了!
首次出艙、再度出艙、太空跨年、天宮課堂…浩瀚太空見證了中國航天的硬核技術,也見證著專屬于中國的獨特浪漫。我感受到這些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奮斗的所有航天人的堅持和努力。
這一次航天項目的完成代表著我們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進步,彰顯了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科技實力。
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無所畏懼,一往直前??吹阶约旱淖鎳睒s昌盛,科技越來越發達,社會越來越進步,我為我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返回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