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記敘文范文三篇一
我說,不用刻意去追求,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美。
一
我去過很多地方旅游,曾經站在泰山之巔,領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曾經參觀孔府,景仰孔子這位流芳千古的老師;曾經登上古人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廬山,探索此山之幽;曾經乘船瀏覽如詩如畫的漓江,體會唐代大詩人韓愈“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曾經到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感受略帶一點腥味的海風迎面吹來的時候的感覺;也曾經到“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欣賞“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風光……觀賞這么美麗的景色,與志同道全的朋友一起分享大自然給人類的這份匠心獨運的禮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
周末的晚上,我總愛放一張CD來聽。經過了一周的緊張學習,音樂常常是我放飛心靈的驛站。有時候,我覺得音樂像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疲憊的身子感受到一股強有力的力量,能更好地投入到新一天的學習中;有時候,我覺得音樂像一杯散發出陣陣幽香的清茶,細細咀嚼后,會讓我覺得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有時候,我覺得音樂像一杯香醇的酒,預祝明天會更好……聆聽悅耳的音樂,與跳動的音符一起歡樂,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三
爸爸、媽媽,還有我是這個溫馨家庭的成員。平時,爸爸是家里的大廚,倒也不是媽媽不愿做飯,而是我們愛吃爸爸做的菜,他的做菜水準頗有酒店里的大廚師風范。媽媽是家里的“衛生監督員”,她辛辛苦苦地把我們家打掃得“一塵不染”,“別忘了洗手”是她的口頭禪。周末,我們一家三口會出去玩,去爬山,去逛街,去游公園,然后就到酒店吃大餐,最近我們可特別愛吃泰國菜!我無時無刻都被愛著,享受著濃濃的親情,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四
我和黃敏華曾經與溫煜昊和王玨是同一個四人小組的。語文、英語、物理科代加上一個團支書,我想我們的四人小組可以堪稱“天下無敵”了吧。在我們曾經共同度過的時光里,我們四個人團結在一起,互相幫助,一起學習,一起拼搏,探討,一道又一道的題目,完成一份又一份課外活動探究報告,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雖然我們已不再是同一個四人小組的成員了,但他們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之間的友誼永遠不變。我也會常常回憶我們共同走過的日子,為擁有這樣一份純結的友誼而感到幸福。此時此刻,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五
有人說過:“人的一生就是追求夢想的過程”。我有我的夢想,走在夢想的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我會取得暫的成功,但也會吃苦,會遭受痛苦的挫折。不過,體驗奮斗的苦樂,我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看來,生活真的很美,只不過忙礙的生活用灰色塞住了我們的喉嚨,它讓我們吝嗇于發出對生活的贊美。停下您匆匆的腳步吧,和我一起來感受生活之美。
最新記敘文范文三篇二
“喂,天天吶,多久回來呀,你告訴爺爺你想要什么東西爺爺給你準備啊?!?/p>
“啥?佩奇?聽不見,還是聽不見。什么是佩奇?。俊?/p>
什么是佩奇?僅僅是孫子一句無心之語,卻讓老人展開了一段尋找“佩奇”的奇幻旅程。經過一番啼笑皆非的波折后,才知道了啥是佩奇:長得像鼓風機似的,鼻子在上面,有著圓圓的腮紅。終于,爺爺在全家團聚時,掏出了給孫子精心準備的禮物——純手工焊接的硬核鼓風機版的小豬佩奇。
在這個時代,講故事不容易,講好一個故事更不容易,但這部短短五分鐘的電影宣傳短片《啥是佩奇》做到了。
當片頭老人操著一口方言問著“啥是佩奇”時,我以為這是一部喜劇,可看著看著就哭了。原本是一個再平淡不過的故事,卻演繹出了現代家庭的真實:
不管我們差了多少歲,隔了多少輩。
不管我有多土,也不管你有多潮。
只要你想要,我就會執著地幫你去找。
你不就是想要佩奇么,爺爺不知道,爺爺會查字典,字典上沒有爺爺自己去找,找不到了爺爺就去問。當看到那件送給孫子的禮物時,我笑了,這還真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從表面上看,這個硬核佩奇顯然是一個土味滿滿的玩具,但實質上,它已然成為一個老人用汗與愛凝結而成的心血,對一家團聚的渴望與向往。而這也是短片最打動人心的地方。講的是一只英國豬,演繹的卻是濃濃的中國愛,挺好。
這部短片觸動了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親人,使我不禁想到曾經把我捧在手心上的爺爺奶奶,他們也如視頻中的爺爺一樣,全心全意地對孫子好。我想,我們是時候該找點時間,找點空閑,常回家看看;該放下手機,放下手中的事,去陪伴,去傾聽他們。
對父輩來說,陪伴就是他們夢想的佩奇,陪伴就是他們想要的愛。
最新記敘文范文三篇三
我去到了太平街,這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午后,太陽已經有些偏西了,街上的人越來越多。有挨山塞海之勢,解放西路兩旁的酒吧也陸續開始營業了,霓虹燈從這時起就開始蔓延,街上開始真正營業,剎時,燈紅酒綠,熱鬧非凡,人聲鼎沸,我不由得想找一塊安靜的地方來坐一坐。
在路邊,有一塊長滿青苔的石板,我坐了上去。
望著眼前人來人往,我感到身后格外安靜。
轉過身,看見一座牌樓,沒有雕梁畫棟,也沒什么華麗裝飾,青的瓦和四周的房子格格不入。
我看見牌坊上寫著“賈誼故居”,我推開門,輕輕踏過門檻,走了幾步,看這里比哪兒都要清靜,街上的喧囂沒了,穿過長廊,見一座亭,我走進亭中。
我坐在亭中的木椅上。
天吶!在亭中有一口井。向下望去,看到清清的水,撲來的是水的清涼,井兩面是蔥郁的竹林。
這口井在泉眼之上,在長沙中心,鬧市之中里,離步行街兩步,離天心閣四步。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千年之后這口井依舊在這里。
這口井凝結了多少事物,多少回蕩千年的讀書聲,多少年里來來往往的人,多少的奇遇,多少個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