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怎樣寫計劃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計劃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統計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表
(一)上半年經濟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今年以來,在受新冠疫情影響及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的大背景下,全市經濟保持穩步發展。一季度,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21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與xx市持平,高于全省0.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位列xx市第三。1-4月規上工業產值186.04億元,同比增長17.9%;固定資產投資71.06億元,同比增長12.7%,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0億元,同比增長7.9%;財政總收入27.14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1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4.4%和3.5%;全社會用電11.70億度,其中工業用電7.10億度,分別增長14.3%和10.2%。
(二)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1.全面做好GDP綜合核算工作。
一是積極做好與上級部門的核算相關指標對接,科學制定目標任務。明確GDP目標,根據實際實施“一鎮一策”,科學合理地制定了幾個權重指標的目標任務,并分解到鎮街,使大家努力有方向、有目標,做到精準發力、有的放矢,一季度規上產值、規下產值、限上批發零售等重點指標都實現了第1的較好成效。二是按照上級核算標準,完成一季度GDP綜合核算,實現經濟“開門紅”。一季度,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21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與xx市持平,高于全省0.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位列xx市第三。三是根據季度核算相關指標實績,全力做好參謀預警。報數前,深入分析研究,提供有效目標、關鍵要點等建議。報數中,各職能部門聯動,緊盯各縣市情況、各項指標情況,及時預警。報數后,及時復盤小結,總結經驗,找出短板,對應施策。
2.做好全市工業、商貿服務業統計、核算工作。
在抓實規上工業、投資、限上批發零售等重點指標的同時,對幾個弱勢短板指標下足功夫。一是盯牢“規下工業”。我們通過培訓指導和點對點輔導,著力加強樣本優化、審核查詢和資料完善,扎實推進規下工業應統盡統和數據質量。一季度我市規下工業增加值增速7.3%,位列xx市第一,高出xx平均0.6個百分點,高于第二名柯橋0.4個百分點。數據質量顯著提高,一季度我市規下工業納稅比對誤差率1.9%,為xx市各縣(市、區)最小,為我市規下工業增加值核定提供有力支撐。二是盯牢“限下貿易”。限下數據是全社會批零住餐數據組成部分,報數前積極部署研究,報數中與鎮街領導充分溝通協調,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影響,積極服務指導,數據明顯提升改善。一季度限上零售業xx市第1,全社會零售業第2。三是盯牢“非營利性服務業工資總額”。該指標在GDP核算中占比大(一季度9.06%),在市政府的部署協調下,相關部門盡最大努力采取了有效舉措,全力提高了該指標增速。
3.積極開展統計調查研究。
一是強化監測預警分析。深入實施跨部門聯席機制,每月聯合發改、經信、商務、建設等相關部門對主要經濟指標會商研究,了解信息,把握趨勢,指導好報數工作。對企業數據增速異常的,及時做好監測預警,由主管部門和屬地鎮街及時上門開展數據核查。二是加強部門數據比對。深化開展“五色圖”評價機制,通過對產值億元以上企業產值、用電、納稅銷售、稅收等基礎指標和匹配指標的對比,用“五色”標記分析企業數據質量,切實加強對每家在庫企業的數據質量評估,切實提升統計數據質量,確保數據顆粒歸倉。三是及時開展統計分析。我局為精準預判xx經濟社會發展走勢,努力提升統計分析水平,圍繞每月經濟指標情況進行了預測分析,分別撰寫《1-2月主要經濟指標簡析》、《1-3月主要經濟指標簡析》、《1-4月主要經濟指標簡析》等多篇統計分析上報市委、市政府,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當好參謀助手。
4.配合做好工業“小升規”、服務業“下升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入庫工作。
積極培育報數主體,不斷增加增量,積極推進小升規、下升上、投資項目入庫落到實處。一是工業方面盯緊大型企業、項目投產升規。1—5月完成華天、長鴻、優瀚等6家大型企業的升規納統,1-5月累計實現工業產值96970.8萬元,拉動全市產值增速4.8個百分點。二是商貿服務業做好關聯企業及主輔分離企業的升規。推進主輔分離,聯合職能部門、屬地街道,以億田電子商務為模板,加快推進廚具行業的主輔分離,成立電商零售企業,通過月度新增拉動零售業增速。今年上半年完成商貿企業月度新增12家(含轉專業3家)。三是強化入庫投資項目入庫摸排。進一步加強部門數據比對摸排,通過將統計數據與部門行政記錄數據、匹配性指標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比對,比對出部分未入庫企業(項目),通過屬地街道和部門實地核查,并即時入庫。1-5月全市新增入庫投資項目58個,新增入庫項目計劃總投資97.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0%。1-5月新增“四上”企業41家,做到企業(項目)“不重不漏”統計數據“顆粒歸倉”。
5.進一步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做好服務指導工作。
一是聚力業務學習,上下聯動促提升。多渠道、多形式常態化開展統計業務培訓,加強對統計網格企業成員、鄉鎮(街道)統計員乃至分管領導的業務培訓,提升統計業務水平和工作士氣。截止6月上旬,開展統計業務培訓20余場,累計培訓人數1300余人次。二是聚力統計服務,宣傳指導促實效。對于數字化平臺應用等業務指導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方式轉變,在統一集中培訓的基礎上,結合統計“三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持續“一對一”走訪調研和現場業務指導,指導企業統計臺賬規范化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落實“一項目一檔案”工作,確保統計臺賬及時、準確、完整,做到每一項目“數出有據”,為項目自身做好基礎工作。同時,對可能造成數據漏報的情況進行全面梳理,確保統計數據顆粒歸倉。截止6月上旬,實地到鄉鎮、企業(部門)走訪50余次,實地輔導鄉鎮、企業(項目)近200次。三是聚力基層激勵,“以獎代補”促發展。進一步推進統計基層基礎建設,激發企業統計人員工作積極性,根據《關于深入推進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若干意見》、《xx市企業統計人員崗位評價獎勵辦法(試行)》規定,認真做好xx年度企業統計人員“以獎代補”評價獎勵工作,經審核,全市共1020人符合評價獎勵條件,其中306人評價為優秀,全市擬兌現獎勵資金257.93萬元(其中市財政發放117.97萬元,鄉鎮配套發放104.55萬元),xx需發放優秀加獎資金35.41萬元(最終以xx市統計局發文為準)。
6.做好統計數字化改革推進工作。
一是抓好責任落實。根據省局、xx市局工作安排,局班子多次召開班子會議研究數字化改革工作,明確了全局統計數字化改革的總牽頭領導、各改革項目的分管領導和責任科室,明確了各改革項目工作的時間節點,落實了各科室責任。開展橫向交流,加強與三產、兄弟縣市的交流探討,以問題為導向,探索好的經驗和作法。同時,利用全市目標責任制考核的契機,將“統計數字化改革”列入對各鎮街、部門、發展平臺的年度考核工作,做到壓力傳導到位。二是建好基層網格智治組織架構。xx市起草了《xx市基層統計網格智治工作方案方案》,搭建了全市、鄉鎮(街道)和部門、企業三級統計網格組織架構,將分管市領導、發改局、經信局、科技局、建設局、商務局的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統計業務人員以及統計局全局人員納入了網格,便于統計工作的學習、交流、信息共享等。目前,全市在“統計e家”平臺建立三級企業網格65個,導入企業1039家,企業激活率近100%(99.9%)。三是做好浙企“最多報一次”平臺推進。不斷推廣浙企“最多報一次”平臺,5月我市規上工業企業通過“最多報一次”平臺上報B203表企業374家,占所有規上工業企業的57.4%;規上服務業企業通過“最多報一次”平臺上報F203表企業13家,占所有規上服務業企業的33.3%。
7.進一步加強統計法制建設。
一是繼續強化統計法制宣傳培訓。充分利用經普宣傳、專業培訓會、專題會議等,對統計人員開展各類統計法律、法規宣講,加大統計法制宣傳力度。二是開展上半年統計“雙隨機”執法檢查。5月按照xx市統計局安排部署,完成對xx市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xx綜合功能服務站等全市20家企業的統計數據執法檢查。6月按照省統計局安排部署,繼續開展對xxxx印染服飾有限公司等30家企業的統計數據執法檢查。三是配合上級統計部門,開展數據質量核查工作。抽調業務骨干參與xx市統計局對其他縣市(區)一季度數據質量核查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下半年,我局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繼續做好常規性統計工作。圍繞全年目標,提早謀劃報數工作。嚴格執行統計調查制度,組織實施好農業、工業、批零住餐、房地產、服務業等行業,名錄庫、能源、投資、低收入農戶、人口、勞動工資和科技等領域統計調查工作,深入實施跨部門聯席機制、深化開展“五色圖”評價機制、進一步加強部門數據比對,確保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項目入庫的即時性。
(二)進一步加強統計監測預警。積極開展月度、季度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增強預測預警能力,密切關注重點項目,加強經濟數據監測,提高經濟運行情況預測預警的針對性、及時性,進一步提升統計服務水平。及時反映經濟增長中帶有苗頭性、傾向性及熱點的問題,探索謀求經濟發展的建設性對策措施,當好市委、市政府的參謀和助手。
(三)全面提升統計規范化水平。以《關于深入推進統計工作規范化的十條意見》為規范,繼續全面推進統計工作規范化建設,通過統計機構規范設置、職責細化落實、流程規范考評、業務培訓指導、工作考核獎勵,調動和激發鎮街道統計工作積極性,結合各鎮街行業實際,繼續實施“一鎮一策”,把鄉鎮管統計、抓數據質量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業務指導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方式轉變,在統一集中培訓的基礎上,結合統計“三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繼續大力度推進下企業、下基層“一對一”走訪調研和現場業務指導,做到有的放矢、精準發力,夯實統計基礎,提高全市統計工作整體水平。
(四)全力推進統計數字化改革。加快落實統計數字化改革工作部署,進一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切實減輕基層統計負擔。按照上級部署安排,加快推進“統計大腦”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浙企“最多報一次”和基層統計網格智治平臺建設,確保平臺使用落到實處,看到效果。鎮街按照三級網格數量配齊配足網格長,建立網格長負責制,對網格內企業提供業務指導和統計服務。正式啟用“統計e家”平臺,通過平臺做好統計服務工作,實現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普法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