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使命讀后感篇一
每段旅程都始于邁出的第一步。這個月,我讀了英國作家,艾瑪.考克斯(emma cox)寫的書——《一只貓的使命》。
主人公摩今是一只出身悲慘,無名無姓的小黑貓,有一個不太友好的主人,和愛他的兄弟姐妹,還有一條華麗的大尾巴。它的主人把他們一家都裝到了大袋子里,扔進了水里。摩今逃脫了,但是,就在這個晚上,月神告訴他,他是與眾不同的,他有一個重大的使命等著他去完成,而且,他的勇敢、善良會讓他擁有一個溫暖的家。
小貓摩今是勇敢的。旅程中,也會有很多的困難和磨難。兇殘的水貂、瘋狂的貓咪,他需要戰斗,即使他不想,他勇敢面對了,并且完美的解決了每一場問題。
小貓摩今是善良的。旅程中,他遇到了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比如,被漁網纏住的鵝先生,圍墻對面的可憐的貓。旅程中,他結識了伙伴,找到了真愛,他會用他善良的心去愛他們,當朋友受傷時,他會很擔心,他會幫助他們。他懂得如何關心他人,如何愛他人。
小貓摩今是聰明的。旅程中,他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敢與善良,同時,他需要一個聰明的頭腦,好能完美的利用他的勇敢與善良。
小貓摩今會這一切,是他的這些優點,讓他擁有了溫暖的家,和愛他的人。
使命讀后感篇二
看過這本《使命與責任同行》之后,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得觸動,對于我這個剛踏入教師這個神圣職業的新教師老說著實上了一課!書本中得這些老師雖然都離我很遠,可是她們身上對于教育事業的這份熱愛以及高尚的品質卻正是我所熟悉的。我覺得他們不僅是在哺育莘莘學子,更是為所有的教師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融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于一身在幼兒教育中,愛的力量是偉大的。老師的愛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甚至高于母愛的無私的、偉大的愛,它是教師與幼兒之間最有力、最自然的連接點,是打開幼兒心靈的金鑰匙。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的愛,盡管他們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內向的、外向的、活潑的、大方的、老實的、頑皮的,但他們都是有感情的和思想的。幼兒是一塊白板,那就要求每一位老師以愛為核心,細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花時間充分了解自己班級的孩子,學會觀察,逐步做到對班內的每一個幼兒的情況都了如指掌,例如:飯量大小、依戀什么、有什么習慣,還要逐步了解孩子們的動作或表情,明白他們的肢體語言所表達的意思??在了解孩子健康狀況和心里需要的同時,幫助孩子順利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作為一個細心的老師還要管理好幼兒園和孩子的物品,和同班老師一起建立起班級日常生活規則,除了為孩子創設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外,還要幫助孩子逐步形成規則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快樂生活!對待幼兒要有耐心和責任心,幼兒教師所教授的對象是2—6歲之間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對于愛問為什么的孩子,不要打消他們的積極性,要耐心的為他們解答問題并鼓勵他們的行為,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要有責任心,讓每一個孩子都在你的陽光下健康成長。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與家長做好伙伴,及時交流孩子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就會清楚的了解幼兒的情況。及時與家長交流,要讓家長覺得你了解他的孩子,關注他的孩子,這樣他們就會尊重你,認可你的工作。當然,你也可以給家長指導一些科學的育兒經驗,把家長對孩子的愛和老師對孩子的情納入同一個健康的軌道,共同培育出身心和諧發展的茁壯小苗苗。
蘇霍姆林斯基在做一所小學校張的時候,校園花房里長出幾多非常大的玫瑰,全校同學都很驚訝,每天來看這朵玫瑰的人絡繹不絕,有一天早上,蘇霍姆林斯基照常在校園中散步,看到幼兒園一個4歲的女孩在花房里摘而后拿著它從容地往外走??故事轉述到這里,假設一下,要在我們這里,通常我們老師碰到孩子摘花會怎樣呢?(1、可能會一把奪過鮮花說,大聲訓斥,這么好看的花你為什么摘,別人怎么看。
2、叫家長來,怎么教育的?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對于孩子我們作為教師能做的可以有很多很多,但一座房子的建立,需要的是工程師一磚一瓦慢慢的砌出來,用勤奮和智慧蓋出美麗的房子,建造屬于孩子的天地!
使命讀后感篇三
在最近幾天的師德楷模培訓后,拜讀了《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本書,書中一段段生動形象的文字,一個個令人難忘而為之動容的故事,一篇篇發自肺腑的訪談。讓我產生許多感慨,并得到很多啟迪。
故事中的老師們把畢生的心血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他們一身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無怨無悔,以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自律自勉.教書育人。
教師是一縷清晨的陽光,無私的放射出自己的光芒,照耀著學生。他們視教育為一生的使命,時時燃燒著愛的火焰,處處流淌著情的甘泉。面對一張張稚嫩可愛的臉,面對一個個燦爛甜美的笑容,面對一顆顆純真無瑕的心靈,真誠地給以陽光般的溫暖。雖然陽光不能灑遍每一個角落,潤澤每一顆成長中的幼苗,但王生英老師說過她承諾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是這樣一位淳樸的老師,有著一顆簡單的心。即便這樣,老師們還是耐心的去尋找,尋找著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他們時刻堅信著,只要用心去教,每位學生都會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這樣給給予之愛,無求之愛,忘我之愛,超越之愛,為學生們鋪上一條通往廣闊世界的路,把一批批的學生送上了光明而無窮智慧的大道。身教重于言行,老師在學生一生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老師用自己的無私成就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教師就是在以一顆普通人的心靈,播撒著愛的種子、讓種子在陽光明媚的情況下茁壯發展,培育愛的心靈的過程中,奉獻出自己的一生,成就著輝煌的人生!
另我感動之余,我也更加需要自我反思。在進行學校分配的同時,并不如自己所愿,剛踏入德政村,踏入匯南小學,懷著忐忑的心情。但在第一天報道時,林校長對著我們新老師說,家里的裝修他都不在,而學校的裝修,幾乎整個暑假都在,只有熱愛自己的學校,才能在教師的崗位做得更出色,既來之,則安之。是啊,就是這幾無心之話,打動了我,感染了我,既然有緣來到這所學校,在硬件設施又毫無挑剔地情況下,我應該懷著喜悅的心情,來接受未來美好的生活和教學生涯。
相比書中老師,我們現在的條件好的多,為什么他們都能堅持,并且克服了一切困難,引領著孩子們,走出農村,走出大山,邁入知識的海洋。老師不應該對學校產生懷疑,不應該去選擇學生,學校需要我們去發展,學生靠我們去教育和指導。就像書中徐英杰老師所說“沒有差生,只有天使”。是的,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未來的路還很長,現在只是我的教育事業中新的開始。我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愛我的學生,愛我的學校,并引以為自豪。
作為即將站在教學的舞臺上新老師,這樣培訓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同時也給我漫長的教書育人之路指明了一個明確的方向,我想我會在教師這條辛苦而漫長的道路上慢慢去體會這樣的點點滴滴,我相信它會讓我更加體會到辛勤園丁的美好,讓我更加了解師生之間那份延綿不斷的情誼。
使命讀后感篇四
重重的使命,如同一座大山把我深深的壓在自己的內心里。
我想發光,可我總是一塊被淹沒在山里的礦石。于是上帝便賦予我一種使命——自信。從小到大從來不上臺表演的我。竟輕松的接受電視臺的采訪,讓中國13億人看到我的面容。因為我心中有一股使命感在催促著我一定要發光發熱。在自己的有限的青春年華里,完美的展現自己。
我要學業有成,但我始終碌碌無為。于是父母給予我一種使命——努力。我的功課七零八落,唯有語文比較突出。一向在父母。老師。同學眼中默默無聞不受關注的我竟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獲得了作文大獎。我萬分欣喜,在父母眼中我開始成為他們的驕傲。我在不停的努力。父母的使命如同厚厚的冰雪被我一點點化開。
我想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我卻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使命便如空氣一樣來到我身邊。他告訴我,一定要振奮。只有振奮精神,為目標堅持奮斗,才能成功,才能鑄造一個輝煌的明天。所以自從感知這個使命后我就不停的奔向作家的席位。我知道我離那個位子非常遙遠,但我會一直斗志昂揚的走下去,去營造自己的輝煌明天。
使命讀后感篇五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戰國策》,這個故事可謂是盡人皆知,但是其中也不乏破綻。
《戰國策》本身只是介于子和史之間的一部書,更算不上正史,其中引用了很多民間故事和語言,本身可信度就不高。
而說唐雎拔出的是秦王的劍則更不可信,按常理來說,唐雎應該在殿下,怎能拔出秦王的劍呢,而且秦王也精通武藝,秦國的鑄劍技術更是高超,荊軻刺秦王時,秦王只一劍就使荊軻倒地不起。連荊軻準備如此周全的專業刺客都無法刺殺秦王,唐雎一個瘦弱文臣怎能刺傷秦王呢,秦王何必害怕?秦王在此前經歷了其弟長安君成嶠和嫪毐發動的兩次政變,并遭到荊軻刺殺,心理素質應該很強,也肯定會有準備,何況荊軻刺秦王反加速了楚國滅亡,唐雎是不敢做這樣的舉動的。
通讀全文,只有三人對白,而且唐雎竟然和秦王相對而坐,唐雎挺劍而起時也沒有旁人,看起來更象是秦王出使于安陵,而這樣的事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并且秦王完全沒有必要“易地”,方圓五十里之地,在收拾完魏國之后它就應該滅亡了,秦國十年統一六國,軍事力量雄厚,即使先后滅韓、趙、魏,其軍事力量也十分強大,萬余人足以蕩平安陵。秦當時已有九鼎,滅六國名副其實,何必糾纏。
使命讀后感篇六
有時候,我常常會問自己:當教師幸福么?有的人可以將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看做是一件碌碌無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將孩子所犯的一點點的錯,影響著自己一天或者幾天的情緒。在讀了《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本書之后,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的幸福感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既然選擇從教,就必須正視自己的位置,它不但體現在知識的傳授中,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師自己的思想上和行為里。
現在作為教師的我們,并不缺專業知識和專業修養,但是很多人卻找不到這份職業的幸福感,當我讀了這本書之后,發現我們其實缺的正是一種對生命真諦的認識,我們很多時候只是把上課當做一種任務去完成,并沒有發覺教育的真諦。“每一堂課的質量,都影響著孩子生命的質量。站上講臺,我就要用生命來歌唱”于漪老師用她的一生去踐行著自己生命的價值,她的每堂課都是花了10小時、20小時去準備,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每節課的教案,她的教育行為都已經不是一個普通老師能負荷的,但她就能做到,而且是日復一日,如蠟燭般點燃自己照亮生命!雖然她的做法我無法做到,但卻要學習她認真備課的態度,遍遍不同,立足“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的理念,追求完美,努力“豐而不余一言,約而不失一詞”,不斷反思,“從經驗與感悟走向理性與科學”,培養自己的`教學特色,就像她說的“只有教師教出自己個性的時候,才是學生收獲最大的時候”。她的這種付出讓我這名剛踏入教壇不久的教師也為之感動。
王生英,中國農村教師的杰出代表,說她杰出,只因她的堅持與付出,很多本不該普通老師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被她們所撿起肩負。王生英老師與學生的風雨兼程,困難中家家戶戶的上門教學,在學校塌荒時義無反顧地將自己家變成學校。這樣只為學生未來的行為,很少有人能做到。看了王生英老師的事跡后,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了這么一句話:當一名人民教師,學生就是你的兒女,付出就是你的責任!這份堅定的責任心就是教師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
或許從前的我在困難面前會選擇低頭,在誘惑面前會被拐走。但正視自己是一名教師的時候我就應該學會堅持,對教育知識的堅持,對行為規范的堅持,因為很可能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能改變一個學生,所以時刻堅持一名教師應有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無論遇多大的困難都不能放棄對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師一樣,在走出大山走進大城市新開始新發展的誘惑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著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帶著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條屬于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何為堅持?在王生英老師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她對教育事業的這份堅持,僅僅是從心出發的一種簡簡單單想教好學生的想法。這世間的千般算計,終究都抵不過一顆簡單的心。作為一名教師,或許就是教育道路上永恒的持有一顆簡單的心——它是甘于付出、不求回報的!
讀完《生命與使命》,我領略到的不單單是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和一個個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樸實無華的對教學的熱愛和執著。讀完《生命與使命》,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流轉于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現在腦海中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