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5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士莪事跡心得體會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士莪匯總一
康紹忠,男,漢族,1962年11月生,中共黨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堅守在農業科學教學一線,組織全國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和課程體系建設,創建了野外綜合實訓平臺,創新“四融合”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一大批知農愛農新型人才。他創建了作物節水調質高效灌溉理論與技術體系和旱區流域尺度面向生態的水資源合理配置與調控模式,建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促進旱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農業綠色發展。他長期堅持幫扶西北旱區邊遠農村教育,資助建設7所希望小學。曾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北京市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榮譽。
李粉霞
李粉霞,女,漢族,1976年2月生,中共黨員,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她是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帶頭人,連續四屆參加數控技能大賽,取得全省數控銑工職工組第一名。她潛心教學,重構課程體系,實施“項目化+思政化+信息化”教學改革,打造有趣、易懂、接地氣的課堂。她因材施教,建立“傳、幫、帶、練”四級培優機制,探索出“分梯次、能力遞進”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她注重團隊建設,構建“幫、練、賽、聘”的教師培養模式,創建工作室,打造了一支優秀的職業教育創新團隊,開發實訓項目服務企業。曾獲國家級教學名師、山西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孫正聿
孫正聿,男,漢族,1946年11月生,無黨派人士,吉林大學教授。從教40年來,他堅持“以科研支撐教學,用理論鑄魂育人”,樹立了“為人為學、其道一也”的師德師風,用個人獎金為青年教師設立教育教學改革獎勵基金,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馬克思主義和哲學專業人才。他提出了“前提批判”的哲學理論,推進了當代中國哲學觀念變革,引領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他的著作《哲學通論》成為全國高校通識課教育的經典教材,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科學普及作出重要貢獻。曾獲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楊士莪
楊士莪,男,漢族,1931年8月生,中共黨員,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扎根水聲學科教育72年,上世紀50年代從蘇聯學成回國后,創建了中國首個理工結合、覆蓋全面的水聲專業,參與培養了中國首批水聲專業骨干和青年教師隊伍,開創了中國水聲教育的新格局。作為中國水聲定位方法最早的提出者和技術決策者,他帶領團隊開展水聲定位系統研制,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定位系統研制等重大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將課程建設與思政建設緊密結合,把水聲學作為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戰場,帶領學生加強基礎研究,全力攻堅關鍵技術,為中國水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等榮譽。
周美琴
周美琴,女,漢族,1967年9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師。35年的特教生涯中,她肩負著守護特殊兒童的使命,甘當“孩子王”,勇做排頭兵。她堅持走“醫教結合”的道路,貫徹康復訓練與文化學習并重的教育理念,構建以腦癱孩子教育為特色,適合殘障孩子發展的教育體系。她積極探索特殊教育數字化教學之路,鼓勵教師學習新一代多媒體軟件與技術,開發各類教學課件,打造適合特殊教育學生知識學習與康復訓練的數字化、信息化課堂,幫助特殊兒童融入社會。曾獲全國特教園丁獎、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楊瑞清
楊瑞清,男,漢族,1963年6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教師。他41年堅持扎根鄉村辦教育,始終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條現代鄉村學校獨具特色的時代新人培育之路。他兩次拒絕進城,創辦的行知小學從一所簡陋破舊的鄉村小學發展成為集幼、小、中和教育實踐基地為一體的集團化現代學校。他創建教育基地,把鄉土生活作為教學資源,積極探索學生校外活動、勞動實踐、生態教育模式。他堅守鄉村教育一線,只因放不下村里的孩子和自己的教育理想。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標兵等榮譽。
楊明生
楊明生,男,漢族,1963年6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第一中學校長、教師。他從教38年來,以校為家,愛生如子,無私奉獻,雖身患多種疾病,仍堅守在教學一線,踐行著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他堅持“五育并舉、德育為先”的辦學方針和育人導向,提出“以文化人、以文育德”的校園文化建設方案,探索多種育人實踐,強化德育實踐效果。他堅持教育科研、改革興校,大力推進以備課改革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馬丹
馬丹,女,漢族,1973年4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武漢市旅游學校教師。她作為形體課兼禮儀課的教師,在28年的從教生涯中,以“尚禮、塑形”作為教學目標,以“弘禮、塑人”作為教育目標,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優秀學生。自2016年以來,她兩次申請參加“組團式”援藏工作,用無私的愛關心藏族孩子發展,堅持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農牧民學生家里家訪,先后資助多名藏族學生完成學業。她始終注重挖掘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創建了一支充滿藏文化特色的舞蹈啦啦操隊,帶領學生走上全國舞臺。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
郭曉芳
郭曉芳,女,漢族,1979年12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育英學校教師。她作為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總班主任,講授新時代“云端”思政課,從人物主題、內容形式、傳播渠道多維度創新,將思政教育“養分”融入學生喜愛的時、事、人、物等“活教材”中,打造出46個大課專題、600余個配套課程。她的創新課堂覆蓋全省2.8萬余所學校并輻射全國,單節課學習人次突破3000萬,單個平臺學習人次突破1億,形成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我是接班人”網絡思政品牌。曾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張先庚
張先庚,女,漢族,1969年9月生,中共黨員,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院長、教授。她堅守教學一線32年,帶領團隊培養大批衛生健康人才,帶領學校實現轉型升級、跨越發展。她熱心教育公益事業,組建了以畢業生為主的健康服務志愿隊,打造了基層衛生健康服務人才培養模式與健康扶貧典范,助力脫貧攻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組建了130人的疫情防控志愿隊,守護了當地居民生命健康。曾獲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第七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杰出校長獎、四川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等榮譽。
安文軍
安文軍,男,裕固族,1969年9月生,中共黨員,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明花學校教師。他扎根牧區教育30年,堅守教育初心,用愛心、耐心和智慧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學會做人。他以學生為本,從學情出發制定學習策略,大力倡導情景化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知行合一。他愛生如子,在班主任工作中細致入微,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在管理中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他注重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倡導快樂教育,推進少年宮活動,開設書畫、手工制作、花樣跳繩、足球等社團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甘肅省鄉鎮骨干教師、甘肅省優秀輔導員等榮譽。
孫怡
孫怡,女,漢族,1980年10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第一幼兒園副園長、教師。22年從教生涯,她扎根學前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職責,堅持不斷學習、探索提升,用愛心、科學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培養每名幼兒。掛職支教期間,她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將一所新建幼兒園辦成了教學設施完備、教學理念先進、辦園規模較大的幼兒園。她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學校、進課堂,為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貢獻教育力量。曾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2025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士莪事跡心得體會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士莪匯總二
9月6日,中宣部、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涵蓋了高教、職教、中小學、幼教、特教等各級各類教育。他們的名字,像一顆顆閃亮的星星,在中國教育的無垠天空中熠熠生輝。他們在平凡崗位踐行高尚師德,用堅定信念和似火的熱情主動擔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神圣使命、培根鑄魂育新人的光榮事跡,也感動、震撼著所有人的心。
這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雖然分布在高教、職教、幼教、特教、基礎教育等不同崗位,來自不同民族和地區,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立德樹人,堅守“四個相統一”,當好“四個引路人”,貢獻特別突出,事跡特別感人。他們有的深耕思政課堂、爭當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者,有的勇攀科研高峰、用生命在未知的世界里和輝煌的成果間勇敢跋涉,有的一輩子扎根基層、用愛心點亮山區孩童的夢想。他們高擎理想的火炬,在自己深愛的三尺講臺燃燒青春,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時代新人,成功詮釋了教師的職業內涵,把自己活成了廣大人民教師的優秀代表和杰出典范,充分展示了新時代教師隊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良好精神風貌,他們無愧于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光榮稱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比人生的坐標,事業成功的向導,給人無盡的希望和力量。自2010年以來,教育部會同有關單位每年推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從2020年起,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宣傳表彰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進一步提升優秀教師宣傳表彰力度,不僅營造了尊師重教濃厚氛圍,激發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激勵著更多優秀的新生代接過楷模手中理想的火炬,奮進新時代,建功新征程。譬如剛剛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康紹忠院士,堅守農業科學教學一線,創新“四融合”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一大批知名愛農新型人才,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被譽為“省機數控鐵娘子”、扎根職教領域的執著追夢者李粉霞老師,培育了全國技術能手27人,全國冠軍1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8人。曹彥生、曹彥文兩兄弟畢業后師承中國航天二院283廠馬景來,矢志不渝,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奉獻青春。正是這些楷模,激勵著更多的人沿著他們奮進的足跡,將個人夢和中國夢完美融合,匯聚成強大的逐夢力量,奏響奮進樂章,推動民族復興、國家富強。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楷模,但是每個人都應該以楷模為標桿和榜樣,致敬英雄,牢記擔當,活成自己理想的模樣。正如《孤勇者》里唱到“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生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因獨特而彌足珍貴,因自主而積極發展,因超越而幸福完整。此時此刻,還有很多的普通教師正在伏案工作,或精心準備明天的教案,或用心批改學生作業,或深入研究班級管理辦法,思考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科學規劃未來,樹立遠大的理想?;蛘哚槍Π嗉壛羰貎和慕逃龁栴},探索一條適合他們健康成長的教育之路。他們深切感受著與教育的共同成長,努力踐行著在基層教育改革浪潮中的那份責任和擔當。每一位教育人都在時代的畫卷上留下了美麗溫情的故事。他們同樣值得尊敬,一樣值得時代銘記。
星光不負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一代人有一代的歷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擔當。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的理想不變,我們的責任和擔當不變。讓我們接過楷模手中理想的火炬,積極匯入偉大時代洪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逐夢路上,勇敢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點燃燦爛的生命之光.
2025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士莪事跡心得體會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士莪匯總三
河北省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教師 李紅霞
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五中學教師 張萬波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教師 王丹鳳
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坎門海都小學教師 葉海輝
東華理工大學教授 周義朋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西平羅鄉中心幼兒園園長、教師 郭文艷
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長、教師 李龍梅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李紅波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薩嘎縣昌果鄉完全小學校長、教師 強巴次仁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郝躍